第225章 超纲命题(1 / 2)

学宫檐下,方照野一边踱步,一边用右手捋须,稍加思索,道:

“我们常说,修道之人,戒骄戒躁戒贪功,去妄去恶去杂念,凡事慎终如始,常以观复,方能斩心魔、正道心,所以《道经》有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然而《清净经》言: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欲念滋生,则起妄念生外邪,心魔难消,若是你打算冲关破境,该如何才能求得万全?”

问完之后稍作停顿,又接得道:“可不拘符箓,阵法,或是内观之法。”

路不平刚要回答,听到后面的话微微一愣,这问题明显超纲了呀……

他才入山不满两年,目前有过半的时间,都在研读道家经典,熟悉礼仪规范,了解修仙常识。

对于符箓和阵法,仅只限于读过看过,至于自身修行进度,也一直不急不躁,按部就班。

这同样很符合阳山的教学经验,毕竟修炼之初的洗身脱凡,虽说共分为三个小境,其实只需修持早晚课业,并没有什么瓶颈可言。

根据苏晴教他修炼之时所说,哪怕是天资寻常的人,每日早晚课业坚持下来,最迟三年,也可以完成洗身伐髓。

之后的引气锻体,通灵御物两个境界,都是为了接下来的正式修行,夯实道基。

而最基础的洗身阶段,普通人之所以需要三年,皆因人乃天地之灵,母胎孕育之时,就秉承着一道先天之气,若是无尘无垢,无病无灾,足可享年百五十载。

然而,人自出生啼哭以来,就不可避免的会吸收天地浊气。

之后进食的五谷五蔬,江河湖水,乃至声色悲欢、积劳成疾,导致诸多的沉疴久病,对原有寿命的伤害,更是不胜枚举。

所以凡间常言,人到七十古来稀,这却是没办法的事情。

玄门正宗的入门功法,尤重根基,正阳山自然也不例外。

洗身阶段最主要的,便是吸纳天地灵气,借此去除体内的各种污垢,修复受损的肌体五脏。

由此达到后天返先天的功效,使得肉体在纯净度上,尽可能的接近初生之时。

此时,哪怕不再修行后续功法,只需每日做足早晚课业,也足有一百三四十年好活。

放在世俗之间,便是常人寿命的两倍有余。

这也是阳山招收弟子,将年限放宽到三十岁的缘故,毕竟相对于百五十年的岁月,三十岁的年纪,不过正值青年罢了。

至于接下来的引气锻体,也并非如凡俗武者那般,寒暑打熬不辍,就为了练就一身铜皮铁骨。

而是继续吸纳五行灵气,滋养五脏六腑,挖掘身体潜能,拔高未来上限,同时开发丹田识海,孕育精气神魂。

待到神识诞生之后,便可修行通灵之力,这就是所谓的御物境了。

届时,修士便可以操纵法器法宝,无论是攻敌、防御还是飞行,都不在话下。

此时的修行之人,才算真正超越了凡人。

这也是‘洗身脱凡’四字的由来。

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对某一灵气的亲和度,选择对应的五行功法,开始真正的修行。

修至聚气圆满,就需要寻找对应的五行灵物,尝试开元化府。

这才是修行之人,遇到的第一道大关。

那时,除了对自身修行的精气神三宝,需要达到非常高的标准,还需要找到与之对应的五行灵物。

然而,就算找到了相应的五行灵物,能够顺利化府的修士,也不过十之二三。

余者,不是冲关失败裂体而亡,就是中途放弃,元气大伤之后,不得不走内丹之道。

奈何,在这修仙界中,内丹之道对于炼气者而言,却是一条断头路了。

现在的路不平,洗身未满,方照野就以冲关破境除心魔为题,着实大大超纲了。

想必是他觉得路不平修行进度颇快,这才委婉的提点几句。

不过师长有命,自然不能不答。

好在他之前看过此类内容,路不平细思量几息后,道:

“道经有言,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观复’二字,乃持重练达之言。故善战者,不举无备之军,不履自绝之地。

破关亦如破敌,自当观复前人经验,择善从之,佐证自身得失,过则改之。

如此,可绘‘太乙清心符’贴于洞府,引北斗破军星力,镇杀外邪。

亦可置五行锁心轮,中央以朱砂点亮灵台,内藏《黄庭经》‘心神丹元字守灵’七字真言,于蒲团之下。

此时,方可行冲关之事。”

“外在准备倒也周详,可若如此还不足呢?兵家有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心魔无常千变万端,须知外力终究不及己身啊,道心无垢方是通途。”

方照野先是颔首肯定,而后似有感慨地追问了一句。

“师叔所言有理……”路不平抱拳受教,听出了他的话语之中,好似心有余悸。

思考了两息,接着道:

“道经所言自胜者,非与外敌争锋,而是降伏己心。心有骄躁,可默诵《坐忘论》,正所谓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加修‘内景返照术’,可于识海之中显化‘躁念化身’,以‘南华剑意’斩之。”

方照野听到这里,赞许的点了点头,心知他不是鲁莽之辈。

遂笑道:“看来你除了借阅《云纹篆体真意解》,也看过《上真开化经》吧,是唐希年指点你的吗?”

“果然瞒不过师叔,前些时修行之余,我常到典藏阁里翻阅书籍,只是阁内书籍汗牛充栋,数以百万,几次前往,皆如无头苍蝇一般。

许是见我有向学之心,唐师叔看不过眼指点了我几句,这才借得了《上真开化经》,若是师叔早先一个月问我,弟子就要回答不上来了。”

路不平脸带讪笑,有一种作弊被揭穿的感觉。

“无妨,无论是读书还是修行,都不能闭门造车,你可知《上真开化经》是由何人撰写?”

方照野呵呵一笑,也不揭穿唐希年的想法。

“书中并未署名,弟子不知是哪位前辈所写。”

路不平心中猜测,莫非是方照野本人写的,所以才有此问?

好似猜出了他的想法,方照野解释道:

“此乃掌门真君,于一千五百年前,五气朝元之后所写,彼时我正阳门名弱而势微,掌门有感门中修士在修行之上,多有敝帚自珍的习惯,遂推诚布公,开着书立说之先河,分享心得体会,充实门中底蕴。”

言语之中,颇有对以往的唏嘘,也有对如今掌门的推崇。

路不平与李大狗三人听了,也颇为感怀,无论是眼前的三大学宫,对面的公共讲堂,亦或位于最中心的典藏阁。

都昭示着正阳门,在修行之上颇为开明的态度。

路不平早已知晓,门派上下对掌门真君甚为敬重,当下对着正阳峰方向稽首施礼道:

“唯掌门真君高风亮节,几位师叔传道授业问十道百,门内上下方能欣欣向荣,弟子等众作为后辈,承惠甚重,往后必当效仿前贤,广大门楣。”

“很好,很好,你有此言,也不枉我对你寄予厚望。”

方照野闻言甚为欢喜,笑呵呵抬起右手,捋起了胡须。

许是今天兴致正好,目光转到了李大狗和朱权两人身上。

李大狗正内心腹诽,方、路二人无耻的商业互吹,还不忘记对未见面的掌门真君,拍飞天马屁。

此刻迎上方照野鼓励带笑的目光,心下没个准备,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用洪亮自信,且认真的语气回道:

“俺也一样……”

四字一出,众皆愕然,就连路不平也没猜到,平时油腔滑舌的李大狗,居然一脸郑重的说出了张三爷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