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汴梁(1 / 2)

知宋事 九品莲台 1032 字 10个月前

怪不得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徽宗、钦宗第一时间就放弃抵抗,选择了躺平。

这城太大,城墙低矮处不少,守起来漏洞太多。

沿路穿州过府,崇简早就发现,那些州县城镇,并非后世想象那般一例深沟高垒,有些城墙早已倾頽,有些根本就没有城墙。

稍一打听,就明白其中缘由。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在城墙的修筑上同样适用。

筑城既能防范外敌侵掠,但也给一些野心家聚众叛乱提供了方便。

因此,天下一统的太平年间,既不鼓励也没必要大肆修筑城墙,甚至一些特殊城镇,修了的也要拆,例如后来北宋攻陷的太原城。

沿着并不宽阔的道路穿过外城,又是一带城墙环绕,穿过又一座城门楼——梁门,就进了内城。

到了这里,刘宝等人就被拦了下来,换成了武德司的人马来接替他们。

刘宝心中有事,四处环顾,却不见一个够分量的人。

其时武德使为赵匡胤心腹、表弟刘知信,但他却没有随麾下人马一起出现。

打算告变的刘宝只得忍耐一下,安顿了麾下士卒后,他又单独进入内城,在宫城附近等待。

赵崇简进宫去了,按理他的师父也进去了,自己就静观其变吧,说不定随时需要传召自己。

而进了内城的赵崇简发现,东京城一下变得繁华起来,街道宽阔平整,两旁一溜烟的是官署衙门,铺面酒楼以及舞榭歌台,车马行人络绎不绝,人气鼎盛。

恍惚间,似乎就孕育出了那一派花团锦簇。

但这并非一行人的最终目的地,等着接见他们的人,还在内城北边的宫城里,那是又一座自成一体的城中城。

最初,在隋唐时代,这里还叫汴州,作为连接关中与外界的漕运中心,最先筑城而居的就是宫城,后周时期才筑起了第二道城墙,有了内城的规模。

北宋,汴京作为都城,更是水陆交通枢纽,所谓四水贯都,地位更加重要,才有了第三道城墙,外城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为当时全球城市中的巨无霸。

在宫城门楼处迎接蜀国君臣的,是大宋皇朝的两个重量级人物。

一个是微胖的中年男,看起来就一脸世故精明;另一个则正值青春盛年,一副血气方刚的样子。

“则平,你说一众降国君臣,哪里值得你我二人跑到宫门处来倒履相迎?单是我还则罢了,还要累及你这当朝宰相,只怕他们无福消受。”

年轻公子语气有些轻佻道。

原来这中年人是前不久受封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独相的赵普,则平是他的字。

“公子说笑了,你可是当今皇上的胞弟,天皇贵胄,谁敢与你比身份的尊贵。”

听赵普的口气,这人正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现任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地位着实尊贵。

赵氏一母同胞共有五兄弟,老大、老五早逝,除了做皇帝的老二赵匡胤,就是眼前的老三赵光义,以及老四赵光美。

原本几兄弟都叫赵匡什么,赵二做了皇帝,为避讳,赵三、赵四都改了名,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赵四还得改一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