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赵二的车驾出行了好一阵,众人方才散去。
赵小三照例地阴阳怪气,不过留下监国的不是他,而是赵普。
德昭也没有和崇简打照面,就不顾而去。
他在躲避?
人言可畏?
你要以为这样就能干得过赵小三,那就大白天见鬼了。
不对,他的竞争对象,瞄准的不是皇叔,而是……胞弟。
看着特意拉下的德芳,崇简才想起应该问问小家伙的动机。
“我觉得宗正哥哥说得对,怂哥哥又不肯开口,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此刻听到小家伙已经有些变声的话语,第一次觉得他给人取外号的本事值得推崇,因为太贴切了。
同时又有些感动。
小家伙母亲早逝,父亲太忙,在他眼中是严厉而疏远,那个本可以亲近的哥哥又让他失望,所以见到崇简以后,就把对父兄的孺慕之情移植到他身上了。
不知是不是出于一种补偿机制。
这个年龄,小家伙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不够的,但只要是崇简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这可不好,这叫盲目崇拜。
一瞬间,崇简觉得自己压力山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崇简发现,不管自己是待诏还是宗正,都摆脱不了近侍弄臣的地位。
每日里,不是陪德芳上课,就是与宫中女官、内侍闲话,与宋皇后也不知不觉处成了闺蜜。
先不说赵二回来会怎么看这个问题,就是眼前花蕊夫人的不满,就够让他头大。
怪就怪德芳,他和宋皇后相处融洽,是那种半长辈半朋友的亲密关系。
然后他觉得他的两个密友自然就该是好朋友,所以就不遗余力地撮合。
小家伙与花蕊夫人的关系,也许因为年龄差距过大,始终没有跨过长幼亲疏的宫廷礼仪,也就是说,没有成为朋友。
在小家伙的世界里,只有朋友才是真的。
其他的关系,恐怕除了赵二,哪怕是皇兄、皇叔,都不如朋友。
这像极了某类人。
崇简一时对不上号,直到他想起一句话,才明白自己想寻思的是谁。
那句话叫做,四海之类皆兄弟也。
说这话的人,不是宋公明哥哥本人,也是他那一帮兄弟。
于是他灵机一动,觉得有必要造造势,宣传宣传兄弟情、朋友义,为德芳张张目。
以什么方式来宣传最见效?
其时,传奇话本已经出现,不过更偏向于文人创作,适应市民需要的话本还没有大量出现,或者没有出现传世佳作,所以崇简并不了解。
但话本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想来在当时的民间,甚至知识分子中也有相当的传播。
这就是流量啊,有流量才会有影响,才能占领舆论宣传的制高点。
在未来必将到来的那一天,这,也许能起一些作用吧。
毕竟,现今崇简能够做的事不多。
他开始动手写这个时代能接受的话本,想着也许能为特别具有兄弟朋友情怀的德芳造造势。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为有宋一代连绵不绝的抗击北方的战争造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