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府里的人便都忙碌开了,一片喜庆之色,院内、府门前都挂上了大红灯笼,府中下人们布置着宴席,厨房也忙活着,还特地请了庆州城有名的厨子来。</P>
老夫人脸上难得挂着笑,毕竟她就这一个孙子,儿子虽然有两个妾室,但没一个有孩子的,前两年好容易有个怀上的,结果还是个丫头,气得老夫人下令让将那个孩子送人了。</P>
在老夫人看来,她只有一个儿子,但她儿子不能也是只有一个儿子。</P>
但老夫人不知道的是,前两年那个孩子被刘家姨父和姨母私自留下了,只是养在别处而已。</P>
刘鸿卓也知道自己还有个妹妹,也常去看她,怕下人趁着主人家不在不上心。</P>
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只能听见菜刀“哐哐哐”切菜的声音,厨子和厨娘都忙活着,所有人各司其职,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准备着。青庐也已经搭好了,也挂着正红色的帷幔和灯笼,以示新婚夫妇从今往后能美满团圆。</P>
吹打的队伍也在刘府门前热闹起来了,周围有百姓来看热闹,宾客也开始陆陆续续前来,先来的这些都是和刘家关系比较亲近的。</P>
新娘子是庆州通判家的女儿,刘家姨父是知府,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这也是老夫人今日能给出好脸色的原因。</P>
等到了日头正午的时候,刘鸿卓要准备出发前去迎亲了,再出发前,他需要向父母敬酒,并且听训。</P>
刘家姨父和刘家姨母需要向他讲清楚规矩礼仪,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其他事,这也是对女方家的一种尊重,在天盛,若是新郎官出门前父母连一句话都没有交代,只能表明这家人对新娘子并不满意。</P>
刘家姨父和姨母交代完规矩,便道:“好了,快些出发吧,莫要误了吉时。”</P>
刘鸿卓便出门上马,带着迎亲的队伍出发了,吹打的队伍也跟着一起。媒婆跟着轿子,脸上挂着喜洋洋的笑,手帕都是红色的。</P>
刘府在城东,新娘子家在城西,又不能疾驰而去,所以一路上也要花费不少时间,不过这是喜事,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再加上刘鸿卓本身为人就是端方君子,所以脸上没有一丝不耐烦。</P>
路上不少百姓围观,还有一些百姓跟着迎亲队伍一起热闹,认为这样可以沾一沾喜气。就这样一路热闹着到了新娘子家门口。</P>
新娘子家门口有人拦门,有人先年了下马诗,刘鸿卓便翻身下马了,一群人拦着路不让走,要出些难题为难一番新郎官,好在刘鸿卓平日里并非不学无术之辈,新娘子家中的兄弟也都是抱着热闹一番的心态出的题,刘鸿卓作了一首催妆诗,又散了喜钱,便放他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