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一个人很辛苦吧(2 / 2)

皇上别误会 U_smile 1676 字 8个月前

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疗法,让他逐渐学会了,面对压力时去放松紧张的心情,控制焦虑的情绪,不再被内心的恐惧左右。</P>

他一次又一次的去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将残留在身体里的阴影逐渐被光明照亮。他花了三个月才从昏迷中清醒,又花了半年多恢复身体的机制,再用两个月去克服心理障碍。</P>

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真正从那次海难中走出来。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体会的到。</P>

自那之后,他对大海才有了新的认知。</P>

他曾经视大海为无尽的恐惧,觉得它能轻易吞噬一切生命与希望。现在却也学会了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这片广袤的水域。</P>

大海确实有着它狂暴的一面,巨浪滔天,仿佛能吞噬一切。</P>

但与此同时,它也展现出了无尽的包容与温柔。</P>

海浪轻抚沙滩,涛声阵阵,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在阳光的照耀下,海面波光粼粼,美得令人心醉。</P>

他尝试去理解大海的多元性,就像人生中的种种经历一样,既有挑战与困难,也有希望与温暖。</P>

他开始接受自己曾经的恐惧,并从中汲取力量。正是这些艰难的经历,才能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P>

“恭喜你,净修哥哥,蜕变成功!”再多的安慰都不及一句赞美和鼓励,这才是此时早已身为强者的他最需要的。</P>

叶净修摸摸她的头笑道:“我讲了那么多,该你了。”</P>

没想到还有交换经历这个环节,池念瑶皱了皱眉,尴尬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海,所以……”没有相关经历。</P>

意料之中,池念瑶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到处跑。池路寒担心,便会限制她的行动范围,偶尔还会让人跟着,她没见过大海也在情理之中。</P>

叶净修略一思索,提议道:“那就讲讲你知道,或者你看过的,关于大海的故事。”</P>

池念瑶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话题的切入点:“净修哥哥,看过《山海经》吗?”</P>

他摇摇头,这种奇幻的书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P>

“《山海经》里有很多关于大海的传说。书中记载了一种名叫‘鲲’的神奇生物,它能在水中化身为巨大的鱼,又能跃出水面,化为鹏鸟,振翅高飞,直上九天。”</P>

“但我更感兴趣的是里面记载了最早的四海海神。”</P>

叶净修挑眉,似乎来了兴趣:“哦?是什么样的。”</P>

东海海神:</P>

名叫禺虢,人面鸟身,耳朵上戴着两条黄色的蛇,脚下也踩着两条黄色的蛇。</P>

据说东海海神禺虢是黄帝的儿子,他生了儿子叫做禺疆,也叫禺京、禺强,是北海海神。</P>

西海海神:</P>

名叫弇兹,人面鸟身,耳朵上戴着两条青色的蛇,脚下也踩着两条青色的蛇。上古十二祖巫之一,被称为中华老祖母,是“风”姓始祖。</P>

南海海神:</P>

名叫不廷胡余,人面鸟身,耳朵上戴着两条青色的蛇,脚下也踩着两条青色的蛇。</P>

北海海神:</P>

名叫禺强又称禺疆、禺京,黄帝之孙。身体像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是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P>

据说它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P>

池念瑶不解地向叶净修发问:“海神明明应该是掌管海域,为什么他们反而是鸟身呢?他们难道可以在海里飞吗?”</P>

叶净修听了,微微一笑,解释道:“我对《山海经》这样的神话传说了解并不多,但我看过很多史书,它们的描写方式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P>

海神以鸟身出现,实际上是一种象征和隐喻。</P>

鸟常常被赋予了神圣和自由的象征意义。它们能够翱翔于天际,俯瞰大地,代表着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P>

因此将海神描绘为鸟身,实际上是赋予了他们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特质。</P>

“人面鸟身,珥蛇践蛇”的形象,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符号的混合。</P>

人面代表着智慧与理性,鸟身则象征着自由与灵性,而蛇则是古老文化中常见的神秘元素,代表着变化与生命的力量。</P>

这样的形象设计,既体现了对海洋的敬畏与想象,也展示了对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