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闻言似信也不信,转头望着菩萨,瞧她如何处置。</P>
【…你又突然耍什么嘴?】悟空在体内问道。</P>
“逗她们一逗咯。”大圣传神识,偷笑道,“这个观音装模作样,非在我面前卖弄威风,跟她正经什么?”</P>
【唔~倒也是这个理】悟空回想之前,这种事发生过许多次,的确不能老配合着默许,万一人上瘾了咋办。</P>
悟空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刚才要等观音化妆的事实,让他不愿忍耐。</P>
心中彻底抛去对观音菩萨的幻想,悟空对其少了钦佩,言行上自然多了质疑、疏离。</P>
“哈哈,对吧。”大圣见兄弟附和自己,志满道,“这帮仙佛神故作姿态,半点爽利也无,何必尊奉他们。”</P>
【别得意,就怕她生气罚你,做好道歉的准备吧】</P>
“畏首畏尾,也只是让人看不起罢了。”大圣并不同意兄弟建议,“兄弟,人若不自重,他人如何会敬你。”</P>
这即是心性差距。</P>
纵有紧箍在头,大圣决意做某事,定心真言就是念出花来,也管不住。</P>
成与不成,永远在大圣自己,唐僧、观音做不得主。</P>
反观悟空不受紧箍辖制,却是忌这儿忌那儿。所做之事,未必是他人所求,但基本不是自己所要,目前难成大器。</P>
若言想法优劣,亦是大圣更好。</P>
韬光养晦也得有限度,明晃晃一身过人的实力,悟空那种伏低做小的姿态,也不知是要骗谁,又让谁不舒服。</P>
还是大圣直抒己见,让人舒服。</P>
就像现在大圣贫嘴薄舌,观音完全听得出讽意,也没恼他一丝。</P>
“你这猴儿又逞自满,尽来扯闲谎,却不肯说出保唐僧的话吗?”观音听见流沙河,即发问道。</P>
大圣眉宇一紧又放松,盈盈道:“菩萨这话,是要往哪里讲?”</P>
“怎样讲?”观音语气先缓,又快声道,“不是告与过你,前路有我劝化的善行,遇见妖魔先把取经的事情报上一报嘛!”</P>
有吗?</P>
大圣听得言之凿凿,不由回溯记忆,眉宇又锁。</P>
【诶~表情不要变化!】</P>
大圣回神,暗道不好,原来自己被诈了,这话应是过去讲给兄弟听的,因而自己没多大印象。</P>
悟空心底一声叹气,知道晚了。</P>
那观音已将大圣的表情变化,全都收入眼底,但表面她不作任何评价。</P>
【原来那副瞌睡相是为让我们放松警惕心,唉~不知她能推出多少事来】</P>
大圣闻言瘪嘴,传神识:“好吧,哥小瞧她了。”</P>
观音瞧见大圣的小表情,笑问道:“怎么现在知羞了?”</P>
不晓得是否别有他意,大圣竟一时不敢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