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丽的见面是短暂的,王笠纶倒是过了两日就回国,当他把遥控模型带回家时,儿子兴奋了大半夜。
而这个儿子在苏静秋的教导下,也确实很懂事,在得知模型是韩丽在国外买的后,他主动要了苏静秋的电话,给韩丽打去了一个越洋电话。
电话里儿子一口一个妈妈叫的非常自然,王笠纶和苏静秋看到这一幕,倒也只是感觉欣慰。
随后的几个月里,导航卫星的一些关键技术陆续被国内团队掌握,几个月时间确实出现了重大突破,现在是真的有希望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完成三颗导航卫星的组网。
此时所剩的时间也不多,不足一年半了。
单纯的卫星系统目前看来问题已经不大了,但新的问题又跟着出现,那就是近几年我国火箭发射接连失败了好几次,无论是舆论还是航天系统内部,信心都遭受了重大打击。
为了保证不久之后三颗导航卫星的顺利发射,运载火箭部门压力变得更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绪上变得不太对劲,感觉自己都没有多大信心。
这个问题王笠纶很重视,也不得不重视,按照近几年的失败率,搞不好三颗卫星一颗都发射不成功,那到时候除了经济损失,时间上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国运。
所以接下来他又将重点放在了运载火箭发射上,最近几天他几乎天天都往国家宇航局跑,晚上更是恨不得直接住在那。
这几年的几次发射事故报告,王笠纶已经看了无数遍,也和相关专家讨论了好几次。
虽然报告上都有客观原因,但王笠纶知道仅仅找到这些原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保障不久后的几次发射,信心必须找回来,如今的精神面貌必须改变。
单单一枚运载火箭的生产组装,至少有上万人参与,其中涉及几个厂数十个团队,王笠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没有在技术上指手画脚,但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却是对运载火箭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这其中最重要的调整就是,在他的坚持下,大胆的启用了新人,让一些年轻的技术骨干勇挑大梁,老技术员老工程师,更多的是起指导作用。
之所以对运载火箭系统做如此调整,王笠纶的理由是,技术层面其实已经形成体系也相对成熟了,而这几次发射失败,客观原因都是一些小零件,甚至一颗螺丝造成的。
老师傅确实有老师傅的好,但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优势,单说运载火箭这一块,现在需要的是勇气和信心。
另外年轻人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精力和体力都还在巅峰,包括整个系统的情绪都需要改变。
经过王笠纶的调整,运载火箭系统确实很快面貌一新,所属的各个团队也都是加班加点铆足了劲,现在他们不仅是想要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更是憋着一口气,誓要打一个翻身仗。
这种精神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也是这个时期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