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无商不奸(1 / 2)

“师叔老谋深算,长真佩服。”

起初,长真还对贾丞花钱请人说书感到费解,没过几天,这些说书先生‘自投罗网’争抢着花重金要买书,如此反转,打心里由衷地佩服。

长真算了算第六回卖的钱,振奋不已道:“单这一回章节就卖了60两,师叔写的射雕共有四十回章节,除去免费赠送的前五回,剩余三十四回,就是2040两…”忽然摇了摇头:“不对、不对…后头越来越精彩,远不止30两,而且随着时间的发酵,前来求购的说书先生也会越来越多。”

贾丞笑而不语,这才刚迈出第一步,前路迢迢…他所谋并非是挣这些个钱…

长真想的太简单了,贾丞不会把射雕全部卖给这些说书先生,他所图甚大,这些说书先生只是他的工具人,为的是让射雕在金陵风靡起来。

当然,充当工具人的同时,他们也因此受惠了,不亏,很赚。

上门求书共有八名说书先生,都是金陵城比较有名气的,贾丞打听过了,东家给他们的月钱是三两到四两不等,加上听客们的赏钱,一个月平均能有五、六两。

射雕反响很好是没错,他们当中单今日最好的赚了十来两,但这只是一时的,大伙图个鲜,他们也会担心明日、后日的收获。

六十两,分担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七两五,为了打消这些说书先生的疑虑,贾丞给他们想了一个法子:你们可以卖给其他的说书先生,让他们帮你们分担压力。

这样一来,他们便愉快地签下了契约。

当然也有聪明人想到了一点:卖给其他的说书先生,那竞争岂不是更激烈了;他也只是想想,并没有提出来,别人都高高兴兴签下契约,你再来提意见,会引起排斥的。

说书先生没有发现贾丞在这份契约上做了些文章,日后,对簿公堂,才知道上了‘大当’。

却也怪不到贾丞身上,只因他们太贪心,想垄断射雕。

这些事,日后再提。

坐不惯轿子,骑驴回府的贾丞想到:单靠这些个说书先生,不足以让射雕在金陵城彻底风靡起来。

士农工商,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主流还是读书人。

得到这些读书人的认可,让他们口口相传,才算是真正的流行、风靡。

读书人不像这些说书先生好糊弄,贾丞想过以利诱之,找几个名气的青年秀才,给他们银两,让他们向同窗好友宣传。

深思熟虑过后,贾丞觉得不妥,读射雕对科举没有半点好处,收效甚微不说,还落了下乘。

多日苦思冥想,有了些许眉目,贾丞却犹豫起来了。

有道是十里秦淮风月正好,秦淮两岸歌伎之风流行甚广,无数才子慕名而来;尤其是晚上灯火亮起,秦淮景致繁华旖旎,月光和灯光交映,诗情画意。

良辰美景,风花雪月,桨声惊动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