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强强联手?(1 / 2)

之前就说过,要是往港圈那里送个东风快递,给他们全灭了,没几个是冤枉的。

而程龙、梁佳辉、陈百祥这几个,就是屈指可数的,在原则方面没什么问题的港岛电影人。

虽说程龙也犯了太多次“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某方面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

可人家能几十年如一日的穿唐装、讲普通话、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这就很难得。

毕竟“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圣人。”

因此,林一诚对程龙的态度,还算是比较热情的。

一番寒暄以及互相吹捧过后,程龙这才开始进入了主题。

“林导,是这样的,我最近有个创意,是关于圆明园十二兽首的,我想把它拍出来……”

林一诚立马知道这是哪部片子了。

《十二生肖》呗。

对这部电影,林一诚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

倒不是说电影有多好。

它的质量也就那样。

林一诚之所以对《十二生肖》印象深刻,是因为它的各种骚操作。

前世,这电影宣传的时候,号称是“七年磨一剑”的作品。

什么从《神话》的时候就有了创意,一直打磨了七年,才最终呈现出来。

嗯,又是这种烂大街的口号。

观众都听腻味了。

或许也是知道光靠“七年磨一剑”吸引不了观众。

电影又打出了很是高大上的旗号。

什么“有必要拍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用于提醒民众保护和弘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存。”

什么“别人拍电影是为了出名,程龙拍电影是为了国家。”

巴拉巴拉的,很是天花乱坠。

千万别信。

信了就是傻子。

不这么宣传,怎么激发观众的爱国心?

不激发观众的爱国心,电影怎么赚钱?

——

实际上,《十二生肖》根本就不是一部走心的电影。

剧本剧情上漏洞百出,故事模式更是在“吃老本儿”。

《十二生肖》的整体故事,跟程龙过往的电影基本大同小异。

摆明了,就是匆忙赶工出来,好赶紧捞钱的产品。

瞅瞅电影的投资方就知道了。

英黄、华宜、程龙跟小綦哥的耀莱、上影……

就这些公司,哪个是在真正用心做电影的?哪个不是眼珠子都掉进了钱眼儿里的那种?

《十二生肖》的骚操作还不止如此。

除了“七年磨一剑”和高大上的旗号外。

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程龙就在不厌其烦的强调这是他最后一部“搏命去打”的功夫片。

其目的也无非两点。

一是制造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奇货可居紧迫感,二是唤起观众们的怀旧心态。

然后呢?

《警察故事2013》、《天降雄狮》、《功夫瑜伽》、《英伦对决》、《急先锋》……

打了一部又一部。

每一部都是“最后一部”。

就挺扯淡的。

——

林一诚没有说话。

程龙还在那儿讲着关于电影创意的来源。

别看讲的滔滔不绝。

可都是场面话、漂亮话。

关于具体创意和剧本梗概啥的,一概没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程龙在这方面已经吃过一次亏了。

连从小一起长大的大师兄都能坑他一把。

对今天刚认识的林一诚,程龙自然谈不上什么信任。

见林一诚只是面带微笑的在听,根本没有插话的意思。

程龙心里有点儿急。

他不能不急。

别看他那“好莱坞功夫巨星”的名头叫的响亮。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

从2004年的《环球世界80天》扑街之后,程龙在好莱坞的道路,就变得很是坎坷。

最成功的代表作《尖峰时刻》系列还被封存终止了。

原因也很简单。

一方面,作为系列片,程龙和克里斯·塔克两人高昂的片酬让新线电影公司无法承受。

另一方面,《尖峰时刻3》的全球票房将将超过2亿美元,表现不佳,收益更是不佳。

投资方的不信任,媒体的嘲讽,片酬的降低……

这些种种,都给程龙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程龙当然不甘心,他还觉得自己还能打,还能拼,还能继续“勇闯好莱坞”。

只可惜。

前年的《功夫之王》先扑。

今年的《邻家特工》再扑。

刚上映没多久的《功夫梦》倒是没扑,票房还算可以。

可这能算是他程龙的作品吗?

他在里面不过是个配角儿!

是用来衬托人家的绿叶而已!

这部电影他才拿了多少片酬?

500万美元!

根本不是国内宣传的2000万美元,更没有什么票房分红。

那不过是程龙用来挽尊的,用来维持“好莱坞功夫巨星”的无奈之举而已。

想想也知道。

电影总投资不过是4000万美元,索尼哥伦比亚公司怎么可能把投资额的一半儿给他这个男配角儿?

至于票房分红。

好莱坞又不是开善堂的。

什么档次的演员,拿什么档次的片酬。

都是根据演员的自身价值明码标价的。

能拿到分红的演员,只有两种。

要么是超级巨星,那种真正的超级巨星,整部电影就指着人家扛票房的。

比如阿汤哥,比如小李子这种。

要么是系列片,电影离开这个角色,就玩儿不转,就没法继续拍了。

比如“杰克船长”约翰尼·德普,比如“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这种。

500万美元的片酬,折算成人民币,当然是个天文数字,是99.9%的国内演员都拿不到的片酬。

可在好莱坞,这片酬水平,也就是三线演员的档次。

还是三线里偏下游的那种。

这让程龙情何以堪?又如何甘心?

——

“林导,我是这么想的。”

程龙直接道明了来意。

“这部电影,我想跟您合作一把,您来执导,我来主演,咱们强强联手,把片子卖到全世界去。”

这话说完,程龙满脸期待的看着林一诚,等待着答复。

说实话,程龙来找林一诚,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林一诚对港圈的态度,圈里人都清楚。

程龙身为港圈的代表性人物,但凡有别的选择,他都不想跟林一诚合作。

只是,程龙也没有别的办法。

他的这个创意,已经不是第一次向别人兜售了。

程龙最先找的,就是好莱坞的那些公司。

索尼哥伦比亚、新线电影、狮门影业……

这些曾经合作过,打过交道的公司,程龙都去找了。

只可惜。

得到的回复,都是一个词。

“no”!

既然好莱坞的路子行不通。

那程龙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国内的投资方。

可他把国内的影视公司名单都扒拉了一遍后。

心都凉了半截儿。

现如今,港圈曾经的龙头,基本是名存实亡的状态。

听说老板为了生活,都在兜售名下的房产了。

京圈曾经的龙头,也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也不知道王家那两兄弟躲在美国的哪个犄角旮旯里。

按程龙的预想。

这部电影的投资起码得是两三个亿起步。

不然对不起他“好莱坞功夫巨星”的身份。

现在没有了英黄和华宜这两个有钱有势有关系的投资方,他的电影怎么拍?

单靠他和小綦哥的耀莱?

可拉倒吧。

先不说小綦哥能不能,愿不愿掏这笔钱。

关键是他程龙这些年拍电影,真没有掏钱的习惯。

他的玩儿法都是片酬折投资,让他掏真金白银那是免谈。

再者说了。

就算小綦哥咬咬牙,跺跺脚,把钱投了。

也不行。

海外发行,尤其是欧美发行怎么办?

对那些海外发行商的嘴脸,程龙这个老油条可是太了解了。

没有他们参与投资的影片,想要让他们帮着发行,就得被狠狠的扒几层皮。

不光是发行费高的离谱。

电影在一些国家的具体票房,也只能听人家报出来的数字。

实际是多少,根本无从得知。

更有甚者,一部电影最后拿到的海外票房分账,都不够支付人家发行费的。

就是这么坑。

——

程龙找来找去,想来想去。

只能选择跟林一诚合作。

星河影视公司是国内电影界的新任龙头,星河院线也是国内规模排名第一的院线。

再加上林一诚的那些友军和合作方。

国内票房这块儿,自然是有保证的。

还有。

《夺宝联盟》在东亚同步上映后的声势,程龙也看到了。

这就说明,林一诚在东亚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也是杠杠的。

单单只是这些,倒也不足以打动程龙。

毕竟,无论国内还是亚洲,他程龙的名气和地位也不是盖的。

他的电影,想要通行亚洲,还是没啥问题的。

真正打动程龙的,是别的方面。

前几天,程龙无意间打开了bc电视。

却发现,电视里播放的,正是来自中国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