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康熙(四)(1 / 2)

十一年壬子春正月辛未,皇帝陪同太皇太后到赤城汤泉,经过八达岭时,亲自扶着太皇太后的轿子,步行下山。</P>

二月戊寅,皇帝又陪同太皇太后到达汤泉。辛卯,皇帝回到京城。丙申,皇帝亲自去耤田耕作。丁酉,皇帝在东郊举行朝日仪式。戊戌,皇帝再次前往赤城。</P>

三月戊辰,皇帝陪同太皇太后回到宫中。</P>

夏天四月乙巳,皇帝命令侍卫吴丹、学士郭廷祚去巡视河工。</P>

五月乙丑,《世祖实录》完成。丙寅,皇帝出德胜门观看麦子。</P>

六月庚寅,皇帝命令重新修订《赋役全书》。</P>

秋天七月己酉,皇帝根据征讨缅甸、云南、贵州的功绩,给予何建忠等一百二十七人世袭的官职。丙辰,皇帝去观看稻谷。御史孟雄飞上疏说,孙可望在穷途末路时归顺,滥用了王爵的封号。他死后,已经世袭了两次。现在他的孙子孙徵淳死了,应该降低世袭的级别。皇帝下诏降低世袭级别为慕义公。</P>

闰七月,皇帝再次封尚善为贝勒。丁亥,皇帝下诏说,处理案件时不要用严刑峻法轻易杀人,违者将受到惩罚。</P>

八月壬子,皇帝到南苑打猎。癸丑,皇帝下诏说:“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维持社会风气,辨别等级和威严。近来官员们的服饰过于奢华,竞相模仿。应该讨论并禁止这种风气。”庚申,皇帝亲自参加经筵。壬戌,皇帝陪同太皇太后到遵化汤泉。甲子,皇帝检阅蓟州官兵的射箭技术。丁卯,皇帝拜谒孝陵。</P>

九月丁丑,皇帝检阅遵化兵和三屯营兵。</P>

冬天十月甲辰,皇帝陪同太皇太后回到宫中。壬子,皇帝任命范承谟为福建总督。</P>

十一月辛丑,皇帝到南苑,并建造了行宫。</P>

十二月丁未,裕亲王福全、庄亲王博果铎、惠郡王博翁果诺、温郡王孟峨都上疏请求辞去议政的职务,皇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戊午,皇帝召集讲官并告诉他们:“有人请求让言官根据传闻来发表意见。我认为真正切中要害的话,是怕它们不多。如果借题生事,诽谤扰乱,那就会深深地危害政务。让百姓休养生息,关键在于不骚扰他们。消耗元气,就会让百姓生活困苦。”己未,康亲王杰书、安亲王岳乐都上疏请求辞去议政的职务,但皇帝没有同意。庚午,皇帝在太庙举行合祭。</P>

这一年,皇帝免除了直隶、江南、浙江、山东、山西、河南、湖广等省的一百四十一州县卫的灾害赋税,并根据情况有所减免。朝鲜也向清朝进贡。</P>

十二年癸丑春正月庚寅,皇帝到南苑,进行大阅兵。</P>

二月辛亥,任命吴正治为左都御史。壬子,皇帝亲自参加经筵,并命令讲官每日轮流值班。戊辰,皇帝赐给八旗官学翻译《大学衍义》。</P>

三月丁丑,皇帝去查看麦子。壬午,平南王尚可喜请求退休,皇帝同意了;他请求让他的儿子尚之信继承他的封号和镇守广东的职务,但皇帝没有同意,命令他撤除藩位回到辽东。癸巳,皇帝赐给韩菼等一百六十六人进士及第或出身,并有所区别。</P>

夏天四月丁巳,皇帝派官员去封暹罗国王。</P>

五月壬申,学士傅达礼等人请求在夏至这一天停止讲经。皇帝说:“学问之道,应该不间断。所以不要停止。”</P>

六月壬寅,起用张朝珍为湖广巡抚,李之芳为浙江总督。丁未,皇帝在瀛台宴请群臣,并让他们观赏荷花。乙卯,禁止八旗以奴仆殉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