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康熙(六)(2 / 2)

七月,郑锦攻陷了海澄,前锋统领希佛、副都统穆赫林、提督段应举战死。甲辰日,郑锦侵犯泉州。甲寅日,任命安珠护为奉天将军。壬戌日,任命魏象枢为左都御史。丙寅日,召翰林院学士陈廷敬、侍读学士叶方蔼进入南书房任职。这个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P>

八月己卯日,安远靖寇大将军、贝勒尚善在军中去世,皇帝命令贝勒察尼代替他的职务。庚午日,西洋国王阿丰肃的使臣进贡。癸未日,皇帝主持经筵,并将自己的诗集赐给陈廷敬等人。乙未日,吴三桂去世,永兴的围攻被解除。同时,颁布并实施了康熙永年历。丙申日,皇帝下诏说:“逆贼作乱,现在终于遭受了天谴。被牵连的人,应该从宽处理。 如果有悔悟并归顺的人,都不再追究。”</P>

九月,皇帝奉太皇太后到汤泉巡游,并前往孝陵晋谒。姚启圣和拉哈达在蜈蚣山大败海盗,刘国轩逃走,泉州的围攻被解除。</P>

十月癸未日,皇帝巡视近边地区,驻扎在滦河,检阅了三屯营的军队。己丑日,将军鄂内在石口击败了吴应麒。丁酉日,皇四子胤禛出生,他就是后来的世宗皇帝,他的母亲是吴雅氏。</P>

十一月己亥日,拉哈达上疏说海贼切断了江东桥,增援泉州的军队难以进入。在籍的侍读学士李光地为大军担任向导,修通了险路,接济了军需,请求给予奖励。 皇帝下旨说:“李光地在变乱之初就秘密上疏报告了军事情报。现在又迎接大军,备办粮米,非常可嘉。即升任他为学士。”辛酉日,皇帝奉太皇太后回宫。癸亥日,命令福建陆路提督杨捷加封为昭武将军,王之鼎为福建水师提督。</P>

十二月丁亥日,额楚、傅弘烈和吴世琮在藤县交战,不利,退守梧州。乙未日,进行了太庙的合祭。</P>

这一年,直隶、江南、江西、湖广等省份的七十多个州县因受灾而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税赋减免。同时,朝鲜和西洋的国家都向清朝进贡。</P>

康熙十八年己未年的春天正月戊申日,朝廷派遣官员分别前往山东、河南进行赈灾。甲寅日,贝勒察尼率领水军围攻岳州,敌军将领吴应麒逃跑,岳州被收复。 皇帝亲自在午门宣布了这一胜利消息。为了安置投降的将领,朝廷设立了随征总兵官这一职位,但随后又裁撤了。壬戌日,刘国轩进犯长乐,总督姚启圣联合纪尔他布、吴兴祚等人击败了他。甲子日,岳乐收复了长沙。</P>

二月丙寅日,傅弘烈在梧州与吴世琮交战,敌军逃走。 己巳日,朝廷颁布诏书,列举了江西奸民跟随叛逆的罪行,但仍然免除了他们的欠税。甲戌日,顺承郡王勒尔锦率领军队渡过长江,分别收复了松滋、枝江、宜都、澧州等地,叛将洪福率水军投降。戊寅日,简亲王喇布派遣前锋统领希佛收复了衡州,敌军将领吴国贵、夏国相逃走。庚辰日,朝廷下诏命令前线的王和大臣商议进攻云南、贵州的事宜。任命周有德为云贵总督,桑峨为云南提督,赵赖为贵州提督,他们随同王师进攻。同时任命杨雍建为贵州巡抚。癸未日,任命夸紥为蒙古都统。</P>

三月丙申朔日,皇帝在保和殿举行博学鸿词考试,授予彭孙遹等五十人侍读、侍讲、编修 、检讨等官职。开始修纂《明史》,任命学士徐元文、叶方蔼、庶子张玉书为总裁。丁酉日,皇帝前往保定县进行围猎。甲辰日,任命徐治都为湖广提督。将军穆占在永州与吴国贵交战,将其击败,收复了永州、道州、永明。 己酉日,皇帝返回宫中。戊午日,赐予归允肃等一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的出身,并根据成绩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庚申日,岳州阵亡的将领的遗体抵达,朝廷派遣侍卫前去迎奠。福建阵亡的将士的遗体抵达时,也进行了同样的仪式。</P>

夏四月丙寅日,任命杨茂勋为四川总督,驻守郧阳。戊辰日,任命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己卯日,由于旱灾严重,皇帝亲自到天坛祈祷。当天就下起了大雨。莽依图在浔州与吴世琮交战,将其击败并赶走。壬寅日,皇帝出阜成门视察庄稼。</P>

五月庚戌日,刘国轩进犯江东桥,赖塔率军大战并击败了他。</P>

六月辛未日,皇帝下诏说:“在盛世之中,我们应该注重节俭和储备。仓库充足了,礼教才能兴盛,这样水旱灾害才能无虞。近来听说百姓不知道积蓄,一遇到歉收之年,就往往流离失所。因此,我们要倡导节俭以教化百姓,使他们在用餐时也能遵守礼节。这都需要各级官员来负责推行。督抚等官员要选拔好的官吏来教育百姓,以符合朕的意图。”己卯日,任命希佛为蒙古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