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官家是真的不知道。</P>
这一认知让众人在松了口气的同时,心情却是更加的复杂了。</P>
如果连官家事先都不知道,那说明什么?</P>
说明这一切都是那群小的自作主张!</P>
他们怎么敢的?</P>
这可是直接对一个国家动武啊!</P>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事儿最后还真被他们给搞成了,还是在没基本借助朝廷和官家助力的情况下。</P>
如此成绩,说句拓土之功也不为过了吧!</P>
大宋开国至今有过这样的辉煌吗?</P>
好吧,还真没有!</P>
这就是大宋的新一代吗?</P>
还真是敢想敢干,果然够勇!却也够虎的!</P>
怀着“雏凤清于老凤声、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复杂心情,范仲淹直接递上了手中的劄子。</P>
赵祯接过来一看,看着看着也傻眼了,复盘之前吕夷简的反应,将劄子凑到了眼前。</P>
一直到将整篇“大宋二代历险记”看了足足三遍,天子才将视线从文字中拔出。</P>
“如果朕说,朕在此之前什么都不知道,诸位爱卿可信?”</P>
一阵沉默。</P>
半晌后,几人先后点了点头,“臣信!”</P>
倒不是说他们阿谀,实在是以他们对官家的了解,这件事若真是有他插手,官家没有不承认的必要。</P>
君臣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这个突然劈下来的雷炸得有些不知所措。</P>
因为不可能将所有事情都事无巨细地写在一本小小的劄子里,因此这会儿在座的君臣也只知道太子兄妹二人在游历途中拿下了倭国,该国有着丰富的银矿。</P>
至于其余的,他们就什么也不知道了。</P>
众所周知,得到一块土地只是开始,后续的安排才是重中之重。</P>
只是他们如今所知消息实在是太少。</P>
两位殿下在倭国到底做到了哪一步?</P>
倭国国内如今又是个什么状况,是否还存在反抗势力?</P>
倭国国内人口几何,田亩几何,是否适宜耕种?</P>
接下来大宋应该如何处置这块突如其来的飞地,是如同前唐一般设置都护府,还是直接派官员前去管理?</P>
还有,两位殿下此举可有留下什么祸患,是否需要他们去善后?</P>
......</P>
桩桩件件,哪哪都是问题。</P>
此外,这件事事关重大,他们也不能光听太子他们的一面之言就轻易下决定。</P>
范仲淹沉思片刻,提议道:</P>
“官家,根据劄子上所言,两位殿下不日即将回朝。咱们不妨先将此事压下,等两位殿下回朝后,问明缘由再做定夺如何?”</P>
不是说这次还有个“小倭王”也要跟着一起回来觐见官家,感谢大宋的“救命之恩”的吗?那就到时候看看情况再说。</P>
如今也只能这么办了。</P>
赵祯颔首,努力压下即将飞起的嘴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