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别看这两个词看上去差不多,其实内里差远了。</P>
众人一番琢磨,有脑子好使的这会儿已经反应过来了,甚至连具体该怎么操作都想了个八九不离十。</P>
不是说太子这次把倭国最后的王室血脉--那位小女王也一起带回来了吗?</P>
这就好办了,</P>
到时官家只需找个听话的宗室子弟娶了对方,再给这夫妻俩双双册封,也效仿一把唐朝的高宗和武皇,来个“双圣”共治。</P>
这样一来,大宋再想要做些什么,不就名正言顺了吗?</P>
而且有倭国王室这面旗帜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安抚一下倭国境内的反抗力量,为大宋后续在东瀛的布局省掉很多麻烦。</P>
等到以后两人再生下带有赵宋血脉的孩子,那一切都将尘埃落定。</P>
如此一来,大宋既能多出一块国土,又不用如同设置郡县一般投入太多,怎么看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P>
即使以后真出了什么事,也有那位被封去镇守倭国的诸侯王首当其冲。</P>
而大宋作为中央朝廷,自可稳坐钓鱼台,见机行事。</P>
更妙的是,这与大家想给自家弟子谋个空缺的打算也并不冲突。</P>
当真是两全其美!</P>
妙哉!</P>
妙哉!!</P>
至于说等以后时间长了,那个被封去坐镇的诸侯王会不会生出什么大逆不道的心思?</P>
众人表示,那都不是事儿!</P>
那位如果真的聪明就该知道,你作为一个外来户却不远万里去当了东瀛人的家,如果不想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最好的方式唯有抱紧朝廷大腿这一条。</P>
再者,要真发生这样的事,那无论他们今天怎么选择都难以避免。</P>
倭国起码在未来几十年之内都不可能脱离大宋的掌控,这么长的时间,大宋什么便宜都占到了。</P>
到那时倭国要是实在要乱就让他乱吧,只要不波及本土就行!</P>
想明白了这一切,一众文武看向太子的目光都充满了钦佩。</P>
这就是他们的国之储君啊,靠谱!</P>
这会儿想明白的不只有朝臣,一干宗室子弟也都蠢蠢欲动了起来。</P>
大宋的宗室手上并没有什么实权,即使一个个身上都挂着爵位,有些甚至还有官位,但也只是名头上听起来好听罢了,属于光领奉禄没有权柄的那种。</P>
兼之从前官家无嗣,不少宗室都起了心思,这点也招致了天子的不满。</P>
因此这些年来,除了先后抱上了天子和太子大腿的楚王一脉,不少宗室都是夹着尾巴过日子。</P>
如今听到可能有出镇一方的机会,不少人都起了心思。</P>
哪怕去了倭国最终还是要听朝廷的,但好歹也能摸摸到点权力的边边啊!</P>
总比一直呆在大宋当吉祥物混吃等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