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开拔前夕(2 / 2)

“什么三万贯,格局再大点,是三十万贯,还是每年!这次朝廷出兵,就是不想再给辽国送钱了。”</P>

“三十万贯!乖乖,那确实要打,这些可都是从我们老百姓身上收税得到的血汗钱,没得道理去养这些辽狗!”</P>

“是啊,我有一个兄弟就是在禁军的,他听公主殿下说过,咱们每年送往辽国的钱如果能用在老百姓身上,咱们的日子能好过不少哩!”</P>

有人赞同,却也有人忧心忡忡。</P>

“辽人虽然可恶,可万一朝廷要是再打输了,那咱们不就更没安稳日子好过了?”</P>

说话的是个文弱青年,鉴于大宋过往的战绩,他显然对于朝廷的武功不是很看好。</P>

“你还是不是个男人,怎么这么怂?”边上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听不得有人说丧气话,当即虎目一瞪,粗声粗气道。</P>

“你知道什么?!还不是那辽人忒可恶,每年都会来骚扰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弄得北境民不聊生。</P>

最近辽人又犯边了,朝廷这次恐怕也是下定了决心。不过这样也好,能不能打赢另说,总比一直受那窝囊气要强!”</P>

“王老三说得对,而且我听我那禁军兄弟说了,为了这一天,朝廷里早几年就开始准备了,咱们这次的赢面还是很大的。”</P>

......</P>

......</P>

汴京城中,关于朝廷要出兵攻打辽国一事传得沸沸扬扬。</P>

不仅如此,一连几天,各大报刊都在宣扬辽国这些年对大宋做下的恶行,各大茶馆中的说书先生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宣讲。</P>

短短两三天时间,在百姓心目中原本就穷凶极恶的辽人,这下更是成了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存在,平时见到他们大宋的狗都得欺负两下,更别说人了。</P>

听得汴京城的老百姓们火冒三丈,也知道了朝廷此次决意攻打辽国是为了保护大宋。</P>

当然,这一切并非是平地起浪。</P>

作为曾经霸道无双的始皇帝,前一世在追求宏图霸业的同时,赵政何曾考虑过民心?黔首只要服从官府的管辖便可。</P>

可是自重生以来,看到了大秦往后1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他很清醒地意识到一点,时代变了。</P>

哪怕依旧不喜欢儒家,但如今的赵政却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一句话说得很对,那就是--民心可用!</P>

他得让老百姓知道,朝廷为什么要攻打辽国。</P>

当然,也有另一层目的在里面。</P>

如今朝堂上的文官虽然在天子以及一干大佬的压制下,表面上已经不再对朝廷北伐之事指手画脚,但私下里的厌战情绪依旧很是明显,尤其是数量占据多数的中下层的文官。</P>

偏偏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一定的民间舆论,若是任由他们先一步派人在民间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再煽动一下仕子百姓,难免引起民心不稳。</P>

既如此,不如先下手为强。</P>

实际上,赵政的猜测一点都没错。</P>

当那些反对的文臣们开始在民间引导舆论时,原本以为老百姓们会反对朝廷出兵攻打辽国,这样他们就能借题发挥。</P>

却没想到这次老百姓却是意外的支持,这让他们原本积蓄起来的力气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最终只能愤愤地撕掉了已经写好的奏折。</P>

随手安排人引导了一下舆论,眼看效果不错,兄妹二人很快便将注意力转开,大军开拔在即,他们现在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