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州会战(1 / 2)

同时明军里各新标军都陆续效仿周军,有类似随营学堂这样的军官培养机构,但是普遍存在规模小,教学质量差,或者干脆就是流于表面等问题。

这意味着明军里的新标军军官们,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新时代军事培训。

很多基层军官们都是士兵里直接提拔起来,单纯凭借经验指挥部队,而中高级军官一部分是旧式军官里转过来,还要一些是干脆就是文官。

军官群体素质过低,缺乏合格的新时代职业军官,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什么新标军拿着和周军类似的武器,但是却一直被周军吊打的缘故。

用刁一舟陆军中将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拿着新时代的武器却用旧时代的方式在打仗!

明王朝的督抚们,一直都是在努力的紧跟大周王朝的步伐,这种情况在装备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但是这种对武器装备的重视,某种程度上也是让他们忽略了周军其他很多重要的要素。

以至于他们新标军内部也好,外界也好,都是形成了一种枪炮至上的理念。

认为伪周贼军之所以这么能打,是因为枪炮犀利。

而己方只要枪炮同样犀利,甚至是更犀利,那么就能够击败周军。

以前他们是这么认为的,现在他们更是这么认为的。

但实际情况下,其实周军在盔甲,火枪甚至火炮上都没有什么太过明显的优势。

周军的棉铁甲和火绳枪,人家明军也有,双方的盔甲和火绳枪性能其实都差不多,周军的就算好,也好不到那里去。

火炮上,周军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没说超越时代的优势,周军有两斤半野战炮,人家明军也有三斤野战炮啊。

周军有五斤、九斤野战炮,他们明军也同样有类似的野战炮的。

甚至周军里的十四斤野战炮,十八斤野战炮,甚至是十八斤的加农炮,人家明军还是有类似的红夷大炮,几千斤的红夷大炮而已,他们又不是搞不出来,更别说他们还一直找葡萄牙人采购火炮呢。

双方的诸多主力武器装备,其实都是同一层次的,纵然有些许的性能差距,但是远远没到能影响战争胜负的程度。

差距比较大的其实是价格和数量。

周军的各种武器因为大规模批量生产,成本控制的非常好,明军那边则是各督抚分散了自行生产,相对成本要高一些。

而数量也同样如此,周军的武器产量可是非常大的,而军费也非常多,因此各种枪炮的数量非常充足。

导致周军里火炮装备数量有限的并不是产能问题,而是骡马不足……

而低价格,也是导致了周军能装备更多的枪炮。

这一点,应该就是武器上面双方最大的差距了。

但是,数量上的差距,其实依旧不是导致双方战斗力如此悬殊的主要原因。

毕竟以少胜多的例子多了去,后世华夏军民用落后的武器装备,照样能扛着扶桑打,更别说后来还用着栓动步枪加雪水炒面,就硬扛着联合国军的飞机大炮坦克,把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一路从鸭绿江给赶回了三八线。

所以,武器虽然也重要,但是人其实更重要。

至少在核弹时代,信息化战争时代以前,人员的重要性是超过装备的。

但是很显然,明军在这一方面了解的还不够透彻,或者是说被周军的枪炮给吓傻了,然后目光就只盯着枪炮了。

这从他们只顾着抄袭周军的各种枪炮,但是普遍上都比较忽视周军里的新兵营制度、士兵的丰厚待遇、参军分田、军官培养制度就可以看的出来。

明军里的新标军,普遍待遇都不如周军,并且大量存在着克扣士兵薪饷的问题,而且吃的其实也一般。

至于参军分田这种好事就更别指望了。

在很多明军将领的心里,士兵们就是个工具人,炮灰而已,反正现在直接弄民夫训练出来也花不了几个月的时间,因此普遍都不会太重视。

此外,明军里普遍缺乏军费,这些督抚们的军费有限,也更加倾向于打造采购枪炮,而不是把有限经费花在士兵身上。

多种情况也就导致了明军里的士兵待遇都比较差,甚至都会出现欠饷这种情况。

不仅仅对士兵如此,他们的军官群体里其实也差不多,这倒不是说待遇不好,而是说不太重视军官的培养,有些新标军虽然设立了随营学堂之类的培养机构,不够也只是流于表面。

因此,别看明军新标军处处都模仿周军,但实际上他们只模仿了表象而已。

更有甚者,他们明明模仿周军去做了,但是他们其实搞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