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嘹亮的号角声(1 / 2)

可别以为周军的徐州战役是孤立的,实际上这是整个北伐战役的其中一环而已,只不过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参与北伐的除了徐州方向的三个军外,还有第三军,该部队是负责由凤阳府北部的宿州、蒙城一带向北发起进攻,其战略目的是攻占河南归德府一带。

不过受限于一路往北只能走陆路,补给非常困难,而且这一方向里的周军骑兵不多,因此向北发起进攻都是看时机,能北上就北上,不能不北上也行,总之是看机会。

而该军更重要的作用,其实是充当西路军和中路军之间的结合部,防备明军大量兵力从这一中间方向南下,杀向凤阳。

而这个时候,部署在宿州方向的第三步兵师在有必要的时候,就能迅速朝着萧山方向东进。

到时候,西撤的明军骑兵说不准就能一头撞在第三骑兵师。

而这一点,孙传庭显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西撤,也不打算继续僵持下去,坐等贼军徐州方向的兵力增援上来。

他一开始的打算就是主动迎战,最好是能够迫使贼军骑兵和他正面交锋,打一场骑兵马上对决。

如果不行,那么就靠近后迫使对方结阵,然后用骑兵炮轰击,同时骑兵进行战场上的短途高速机动,寻找对方薄弱点,迫使对方的步兵方阵进行变阵,进而出现漏洞,然后就冲进去大杀特杀。

但是很显然,对方似乎不给自己这个机会。

对方一番试探不成功后,竟然是干净利落的下马构筑阵地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对方的火炮太多了。

这些该死的贼军骑兵,竟然带了至少三十几门的骑兵炮。

而当他孙传庭也是相当重视火炮了,这一次南下作战,也是带了二十几门的三斤野战炮而已。

一方面是明军方面本来就缺乏这种长管火炮,而骑兵部队为了保持机动能力,往往也不能带的太多。

孙传庭能够带上二十多门三斤野战炮,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但是没有想到对面更丧心病狂,竟然带了三十多门的火炮。

这意味着,己方的炮兵部队无法压制对方了。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这都这个时候了,只能是迎着头皮继续打下去,能否重创对方不说,但是至少也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否则的话,那么己方的主力骑兵极有可能在在阴沟里翻船!

随着孙传庭的命令,明军的骑兵部队开始动了,两万多骑兵,自然是不可能一起行动的,而是分成了众多支,仅仅是掩护骑兵炮上前的前锋骑兵就有好几个方向,每一个方向的骑兵都有上千骑。

但是他的前锋骑兵靠近之后,对面的周军火炮也开始开炮了,明军的骑兵们忍着炮击,掩护己方的炮兵部队上前。

等明军的炮兵部队也上前部署,并开始开炮之后,双方就是在原野上进行了猛烈的炮战。

周军这边仗着提前了一段时间部署炮兵阵地,找了几个搞出地面不算高的小高地,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进行炮击。

而且周军里的两斤半野战炮,还采用定装发射药包的方式进行发射,其射速足以做到和火绳枪一样的射速,打起来实心炮弹是一枚接着一枚飞向天空,最后落入明军的阵列之中,有些炮弹落在了阵列之间的空地上,除了在地上反复弹跳,砸出几个坑外,基本没啥任何效果。

但是却有些落入了明军的骑兵,或者明军的炮兵之中,每一颗实心炮弹的命中都会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哪怕是一些经过了多次弹跳,看似快要停下来,没什么威力的炮弹,然而只要最终停下来之前碰到了人或马,依旧能带去伤亡。

别看两斤半,五斤野战炮的实心炮弹没多大,而经过了数百米的距离后看起来似乎很缓慢了,没什么威力一样,但实际上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动能,依旧足以造成杀伤。

周军进行猛烈炮击的时候,明军方面的骑兵炮部队也是不甘示弱,同样进行着猛烈的火炮反击。

他们采用的三斤野战炮,虽然口径比周军的两斤半野战炮还要大一些,不过两者的实际威力,乃至射程其实都差不多。

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制造火炮的工艺差距所导致的火炮性能有差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军使用的发射药是自行研发的,其比例配方更加科学,作战效能更加良好。

造炮工艺更好,发射药更好,这也是导致了同级别的火炮上,明军的火炮威力始终都不如周军的火炮。

而在部分级别的火炮上,明军方面往往是采取略微增加口径的方式来弥补这种差距,比如采用三斤野战炮对应周军的两斤半野战炮,而明军里的五斤野战炮所发射的炮弹,实际口径也比周军的五斤野战炮更大一些。

九斤野战炮也同样如此,真正说起来,其实明军里的九斤野战炮,称之为十斤野战炮还要更加恰当一些。

这也是明军的炮兵部队,往往是使用更多马匹,机动力更低的缘故,因为他们为了确保对应周军同级别火炮的威力,只能采用增加口径,增厚炮管,加长倍径等方式,进而导致重量更重,机动性不佳。

当然了,机动力不佳会导致一些作战上的问题,但是机动性稍微差一些,总比没有好,或者威力不如好的多啊。

现在也是这样,人家明军的三斤野战炮打起来,威力和射程都不会比周军里的两斤半野战炮差多少,甚至连射速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