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P>
南宋这帮朝堂大臣,在玩弄心计,权谋内斗方面,堪称一把好手。</P>
在从陆秀夫口中得知林尘麾下大军情况后,便有南宋大臣谏言,对吕文焕行“既往不咎”之事。</P>
目的就是为了让其脱离林尘,投效南宋朝廷,相互牵制。</P>
如今南宋缺少可用之兵。</P>
吕文焕虽说曾经投降过蒙古,但放眼南宋朝堂的武将,也是矮个子拔高的人才!</P>
此计,倒是有几分打蛇打七寸的意味。</P>
可见谏言者手段不凡。</P>
然而这些手段,在面对蛮族举起的屠刀时,毫无用处。</P>
南宋朝廷更不会想到。</P>
他们送来的密信在落到吕文焕手里之前,就被锦衣卫送到了林尘手中。</P>
林尘看完信中所写,不由哂笑出声。</P>
有意思。</P>
这外敌还未解决,就开始想着对付自己人了么?</P>
纵观宋一朝。</P>
得位不正的赵家对于手握重兵的武将,都极力打压。</P>
显然这南宋朝廷也不例外,生怕林尘有不轨之心。</P>
“这帮家伙,难不成觉得我手里的刀子,比不上蒙古鞑子?”</P>
林尘感觉被小瞧了。</P>
至于这吕文焕,林尘并未将其放在心上。</P>
吕文焕旧部士卒在这段时间的拆分之下,翻不起什么浪花出来。</P>
哪怕吕文焕真有心投南宋,也招呼不动多少故吏部众。</P>
就看这老家伙给不给机会了。</P>
林尘可是一直磨刀霍霍,就等砍了吕文焕为自家师尊复仇来着。</P>
奈何。</P>
吕文焕没给机会。</P>
是的。</P>
第二日那封来自南宋的密信,就被吕文焕恭恭敬敬的送到了林尘手上。</P>
再看眼前吕文焕肃穆的样子,好似极其忠心于林尘。</P>
林尘见状,倒也挥手示意后者下去。</P>
不得不说。</P>
吕文焕人品虽说不行,但眼力劲是有的。</P>
他自然能看出来南宋朝廷与林尘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P>
一个手握二十多万可战之兵,威势极盛,反观南宋就是个四面漏风,随时可能倒塌的破房子。</P>
南宋的小算计对于林尘来说只是个插曲。</P>
是的。</P>
林尘一直没把南宋朝廷放在心上。</P>
因为对方上不得台面。</P>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打探忽必烈的行踪和消息。</P>
同时让沈炼把锦衣卫的触手,伸向北方。</P>
很快。</P>
林尘想要的消息传回来了。</P>
那日,侥幸从羽林卫四面埋伏之下逃脱的忽必烈,带着仅剩的亲随大臣,马不停蹄地向北方逃窜。</P>
沿途都未曾在新降南宋州府停留!</P>
看架势,是被林尘打出一丝心理阴影来了。</P>
再有!</P>
草原之上的黄金家族子嗣,如林尘所想一样,发起了叛乱。</P>
一些得知忽必烈战事不利,甚至可能身死的旧敌,更是揭竿而起,宣称忽必烈不配担任大汗之位。</P>
甚至就连都城都落入反叛忽必烈的对头之手。</P>
不过这些叛乱,在忽必烈现身后,气焰被打压下去。</P>
就目前情况来看。</P>
哪怕忽必烈能平息这些叛乱,也得花费数年时间。</P>
同时一则消息从北方传回来。</P>
说为了拉拢北地汉人的支持,忽必烈宣布称帝,立国号为大元!</P>
按照原定历史。</P>
忽必烈称帝,是在灭亡南宋之后。</P>
如今这么急匆匆称帝,为的就是拉拢汉人。</P>
毕竟草原之上,反叛忽必烈的蒙古部族不在少数。</P>
在忽必烈平叛的时间,林尘自然没闲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