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无题~(1 / 2)

拔地而起的城墙,雄伟壮观,矗立在宁闵的边界,留在历史的长河里,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宁闵人。</P>

“谁能想到,咱们的县太爷竟然能用一堆看似平平无奇的石头,建造出如此坚固霸气的城墙!”</P>

一位书生打扮的白衣少年,此刻正风尘仆仆的立于围墙跟下,双手用力拍了拍厚实的城墙,仰首,一脸赞叹。</P>

“何止是围墙,咱宁闵光“宁”字打头的大道,现都有五条……自路面宽阔平整后,农民进城不是牛车就是手推车,用扁担的都少了许多……”同行的蓝衣书生接道。</P>

“现就希望吾等能快些中举,不然等官府承办学堂的学子们学成,再想考举,怕只会更难。”白衣少年面带愁容的说道。</P>

蓝衣书生深有同感的点点头,“我小弟也在公家学堂进学,每每考校完他的功课,我都有一种如临大敌的错觉,真不知县太爷请的是哪家的名师大儒,学问如此之好……”</P>

“传闻,是圣上知晓咱们县太爷兴修水利有功,允他一个愿望,县太爷也不说要加官进爵,直接跟圣上求了两位大儒过来……”白衣少年说这话时,一脸崇敬。</P>

“我家祖父曾言,像刘县令这般有能力又一心为民的,他此生也就见过这么一个。”</P>

蓝衣书生原本是在府城求学,如今包袱款款携同窗归来,也是听了祖父的意见,想在宁闵跟两位大儒请教学问。</P>

而书生口中的两位大儒,此时正从书塾走出,结伴前往县衙刘家用膳的路上。</P>

“一到饭点,宁闵的街道走哪都能闻见肉香,可见这宁闵的普通老百姓,过得比京城也不差了。”其中一位年逾花甲的大儒感慨道。</P>

“此生有幸亲眼见证一个县城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不枉此行啊。”另一位年龄相仿的大儒接道。</P>

两位大儒前六十年生在京城,长在京城,甚至就连当官也没出过京城,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远行,也将是此生最后一次。</P>

“这宁闵的百姓,光地里种的红薯,都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了,老夫甚是不明,为何有红薯却没有刘县令的地方,如今依然过着食不果腹日子……”</P>

“据家年所言,宁闵是靠插钎种植的红薯,藤种多的能拿来喂猪,或是掐尖做成一道可口的菜肴也是极好的,不像别的地方,靠的是红薯埋种种植……”</P>

说到红薯藤插钎,刘二福还是来了宁闵之后才慢慢摸索出来的,毕竟他前世并未见过红薯的种植过程, 自然无从知晓红薯的种植正确方法。</P>

“这我倒是不知,不过这刘县令也真是个奇才,为人还极是有趣,甚合老夫胃口啊!”</P>

说着话,两人便到了刘家花厅,无需他人招呼,自然就座用膳。</P>

“楚爷爷,曾老先生,新酿的高梁酒今日已出锅,小生给两老温了二两,可是要现在尝尝?”小生端着小酒壶,温声笑道。</P>

两老之前已知小生着人酿了一锅高粱酒,便一直盼着高粱酒出锅,如今能一尝为快,自然高兴答应。</P>

温热的高粱酒,配上盐焗鸡,嫩豆腐鱼肉汤,油炸花生米,清炒小青菜,两老吃的那叫一个心满意足。</P>

“楚爷爷,今日富月楼新上了桃酥,吃过的人都说好,咱们也去看看?”见楚老终于吃好喝好,家安亲热挽上他的胳膊,一脸热切道。</P>

楚老是楚天的亲生大伯,平日里吃住都在刘家,关系甚是亲近。</P>

听家安这么一说,楚老下意识伸手在自己腰间干瘪的荷包上摸了摸,尴尬一瞬,咽了咽口水,神态自若道:“不妥,老夫今日已酒足饭饱。”</P>

楚老自打来了宁闵,便彻底放开了自己的吃货本性,素日里与家安、单来三人成行,在宁闵的街头巷尾转悠。</P>

除此之外,刘二福一有时间还领着上府城或山里寻些新鲜吃食。</P>

楚老乐不思蜀,将原本与家人约定“待一年就回京城”的承诺抛之脑后,不舍挪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