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下河村三(1 / 2)

河间县楚县令收到刘二福来信后,当日便亲自带人前往下河村赈济。</P>

楚县令在河间县当了半辈子县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临了临了,想多捞点钱回家养老,他可不想最后是被贬回家养老的。</P>

楚县令已有三年没到乡里村上去了,如今他亲眼看到整个村庄被泥沙、巨石、树木遍地堆积,夷为平地,他无法想象之前的下河村是何样貌,也为自己的坐视不理感到羞愧。</P>

下河村灾情刚发生时,他也曾及时上报给府台,府台给督府,督府给户部,户部知晓后,当即拨粮拨钱给了下河村,可这些,全被他给贪没了。</P>

挪用赈灾公款、物资,是要按贪赃枉法论处的,而他敷衍了事,不亲自勘验,还将被处以杖责一百的惩罚,之后便是摘掉头上这顶乌纱帽。</P>

现如今距离下河村灾情发生已过半年有余,若是此时如被朝廷发现自己的贪赃枉法之行径,连补救都来不及。</P>

事到如今.....楚县令心中那点为数不多的羞愧、心痛瞬间消失不见,眼底暗流涌动,眼角处闪过一抹狠戾,他已着人打听刘家虚实,若是…..便只能用非常手段了。</P>

可他低估了刘二福的安排,殊不知,当朝探花此时就在赶来下河村的路上。</P>

刘二福就怕楚县令知晓自己不过农家出身,又与上峰孔知州、秦副将有龃龉,届时结朋党肆意胡作非为,才做了两手准备。</P>

事实证明,楚天的到来,差点没让楚县令吓破胆。</P>

-</P>

家年清点完楚县令送来的银粮,当着官差和村民的面大声念道:“官府赈粮,大口一斗,小口减半,共六十八斗;赈钱,大口五百钱,小口减半,共三十四两银。”</P>

楚县令眯起眼睛,略带阴狠的看了家年一眼,这是想坐实自己贪赃枉法?</P>

当县令这么些年,他早已习惯了自己独断专行、一言堂的地位,无人敢当面对他说一字“不”字。</P>

而今眼前这个黄毛小子竟敢当面质疑他,一而再再而三挑战他的底线,别人或许听不懂他的言外之意,但是他却听的明白的很。</P>

楚县令怒极反笑,一把夺过家年手书的记录,低头一看,笔力苍劲,行云流水,笔锋之间竟有一股强烈的肃杀之气,隐约还夹带着一丝悲愤。</P>

楚县令瞬间清醒,刀俎鱼肉还未有定论,小不忍则乱大谋。</P>

“今日来的匆忙,未将赈济银粮一并带来,待他日,本官再差衙役来送……”</P>

同时还表明之所以现在才来赈灾,是因为底下的人欺上瞒下,并非自己失职。</P>

“可否借贷?徭役赋税呢?”家年一脸恭敬的追问。</P>

楚县令皮笑肉不笑,“可,一口之家准借一斗,两至五口借两斗,六口以上可借三斗,借贷于次年秋后如数归还。再,下河村免徭役赋税两年。”</P>

家年心里明白,这已是最好的结果,逼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且他目前并没有这个能力为之善后。</P>

于是,家年再次领着村民谢恩,并恭送官差离去。</P>

村民们看着身姿挺拔如松的家年,眼含热泪的朝他郑重谢恩。</P>

在他们看来,比起官家,他们更应该感谢家年。</P>

日子最艰难的时候,他们连在淤泥里站起身尚且费劲,何曾指望能爬出淤泥?</P>

可如今,他们不再忍饥挨饿、饱受风寒,孩子们学着读书识字,他们还有一门酿酒的手艺傍身,今儿县太爷更是亲自领官差来村里送银粮,并告诉他们,下河村免徭役赋税两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