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剑主与使臣(八)(1 / 2)

铁甲山河 三则旦里 1672 字 5个月前

拓跋越川抬起模糊的双眸循声望去,只见诸葛珏身穿一身黑色淡雅的袍子,双手交叉藏于袖中,如同前来散步的散客一样,看了一眼夜空不自觉的说了一句,“夜里多少还是有些凉啊!”

拓跋越川也跟着瞧了一眼夜空却没看出来任何异样,又听诸葛珏说道:“越川啊!走了就走了,又为何要回来呢?”

拓跋越川被问了个措不及防,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开场,虽说话问到了这里,他却不能把自己心里的话说给诸葛珏听,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拓跋越川很小的时候就深有体会,只能淡淡一笑说道:“有些事还是放不下,后悔当初误入歧途,更后悔让父亲代我受过。”

“许多事情孤也是没有办法的,君上下的旨意,孤违背不得啊!”诸葛珏的语气很无奈,满脸的惆怅与后悔,可是在拓跋越川看来这些不过是诸葛珏的权谋与诡计罢了。

“事情虽然过去十多年了,可是错的根源却是越川自己,越川不怪罪任何人,不过是痛恨年少不经事的自己罢了。”拓跋越川说的很平淡,不过却深得诸葛珏的心。

二人的谈话听上去很是平常,又何尝不是互相迁就,诸葛珏话中的意思是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拓跋越川当然听得明白,直接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告诉诸葛珏是当年自己年少轻狂犯的错,与国主没有任何关系。

“回来了也就回来了,魇洲已经不是从前的魇洲了,就算大梦皇帝知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孤还有保住你的本事。”诸葛珏刚把责任甩出去就立刻给拓跋越川吃了一颗定心丸,听了这话拓跋越川坦然一笑,这一笑包含了十五年来所有的无奈与心酸,悔恨与自责。

拓跋越川现在木制台阶的下面,低着头看着近在脚前的木制台阶,诸葛珏徘徊在阶梯之上,看了一眼木制阶梯说道:“这还是你父亲亲手打造的,孤觉得还是你会来住的好。”

“越川此次回来别无他求,毕竟已经过去十五年了,十五年的沉淀许多事越川早已经看的清楚明白,只要能寻回红桑与山儿,越川就心满意足了。”拓跋越川再也不是从前的自己,他早已学会了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就算面对诸葛珏他也能不露声色应对自如。

诸葛珏哪里会相信拓跋越川的话,不敢相信的问了一句,“你那些虎啸幼牙枪归来只为寻找妻子孩子?”此话一出瞬间让拓跋越川不知如何应答,毕竟虎啸幼牙枪是铁血军团的神器,更是铁血军团的象征。

“一把枪而已,怎么能与妻子儿子相提并论呢?”拓跋越川依旧低着头看着木制台阶,诸葛珏伸了个懒腰试探着问道:“孤说把这府宅还给你,朝臣们都是一百个不愿意,孤力排众议,还是决定让你来住,你告诉孤,孤做的对吗?”

拓跋越川听了这话汗水早已经不自觉的划过脸颊,此时此刻或许只要自己说错一个字,那么埋伏在庭院里的弓弩手就会把自己射成刺猬吧?想了好一会才说道:“对!但是不值得!”

听了这话诸葛珏哈哈大笑了起来,摇头苦叹道:“好一个不值得!好一个不值得啊!”

笑声让拓跋越川警惕的感知着周围,这么多年的沉淀,虽然修为没有精进,可是感知能力却突飞猛进,伴随着笑容的消失,埋伏在周围的弓弩手竟全部静悄悄的退了下去。

拓跋越川小心翼翼的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知道不管自己要做什么,他都要过诸葛珏这一关,过这个魇洲一手遮天的国主这一关。

“别一直站在那里,孤之所以穿这身衣服来见你就是想以一个兄长的身份来聊聊,弄得这么紧张到有些像朝堂议事了。”诸葛珏突然坐到了台阶的边缘,拍了拍身边的位置对拓跋越川说道:“坐这!”拓跋越川也没犹豫按着诸葛珏的说词便坐了过去。

这一幕更像是寻常兄弟的久别重逢,诸葛珏看着夜空自顾自的说了一句,“许多时候孤也是身不由己啊!”然后转过头来看向拓跋越川接着道:“你别怪孤就好。”

此时的拓跋越川在心里暗自骂着娘,却不能表露出来,就算他想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话到嘴边也只能咽回腹中,赔笑道:“习惯了!”

诸葛珏知道这根本就不是拓跋越川的心里话,便接着说道:“大梦皇帝虽然撤销了对铁血的追捕与格杀,可是孤也不得不小心谨慎的行事啊。”

语气中满是无奈与苦涩,可是听在拓跋越川的耳朵里却不是那么回事,反倒让他觉得君王只不过是在演戏,话又何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安慰自己的。

“你消失了这么久,孤很是担心。”

拓跋越川把憋在心里的委屈与憎恨全都压了下去了,只是挤出一个苦涩的笑容,淡淡的说道:“已经过去了,如果不是红桑与山儿走失了,我也不会回来,云荒实在太大了,八百里妖城更不是现在的我能闯的。”

诸葛珏并不相信拓跋越川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妻子儿子走失了,为什么要手握寒枪献世?如果你拓跋越川没想着重新凝聚铁血,心中没有巨大的预谋,那么今天你有怎么会出现在魇洲,出现在我诸葛珏的面前。

不过诸葛珏是聪明的,他没有直截了当的去问拓跋越川手握寒枪归来到底为了什么,缓缓起身说道:“既然回来了,这宅院孤还给你就是。”

拓跋越川不敢相信的看着诸葛珏心中虽然感激却讲不出一句感谢的话,红着双眼看着地面,又听诸葛珏说道:“不用谢孤,世道乱了,孤只希望你们都能有自己的居所,不用流离失所,不用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