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钟国英国卫国楚国篇(2 / 2)

英王却玩起了上古遗风。

还能瞒得死死的,看来英王对朝堂的掌控力度是很大的。

带着他玩,是同化他,省着他回国乱说,整个使团的人都跟着玩了,都下水了。

这片沙漠的原主人是阿拉伯人。

大明来之前,这里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还有一些阿拉伯人躲在沙漠上,就是英国这片土地上苟延残喘。

英王、卫王是大明最后分封的两个王,分封距今才十几年。

大明刚来阿拉伯世界,是要和当地人做朋友的,立刻喊打喊杀,会将这里的人,推向奥斯曼。

直到第一次明奥战争,大明开始清理这个地方的人。

作为伊教的大本营,这里的人清理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杀死他们容易,改变他们的信仰太难了。

这片沙漠根深蒂固的不是文化,而是信仰,想融入这片土地,只有改变自己的信仰,拥抱伊教。

而老皇帝信仰五教,真实则是个毫无信仰的人。

所以,在大明藩国中出现一个单一信仰的藩国,尤其是被土著同化,老皇帝是不同意的。

征服这片沙漠,其实是信仰的战争。

从历史上来说,阿拉伯人和汉人,从先秦时期就贸易,丝绸之路交易的终点,就是这片沙漠。

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高原之上,却是先往西打,征服了这片沙漠,最后蒙古才灭了南宋,建立大元,蒙古人带来了很多色目人。

这些色目人,就以阿拉伯人为主,色目人和汉人混血,就混血成了回人,所以回人信仰伊教。

看看华夏民族经过多少周折,回人不照样信仰伊教嘛。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想征服这片沙漠很容易,但征服这片沙漠上的人心,难之又难。

大明将硕果仅存的倭军和索伦人派上来,征服这片沙漠,肃清沙漠上的不降服者。

阿拉伯人对明人是有好感的。

所以大明来了,他们就臣服了,导致大明一拳打在棉花上。

转折点是第一次明奥战争战败。

阿拉伯独立建国的野心被浇灭,开始有人叛乱大明,向奥斯曼投诚,并捣毁了多个明军据点。

在两次奥斯曼战争期间,明军对这片沙漠进行第一次大清理。

中世纪,这片沙漠上生存着近1800万人口。

在第一次大清理之后,人口暴跌到了700万,有大批俘虏被卖去了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充作奴隶。

紧接着欧洲瘟疫传来,大明对药物进行严格管控,导致人口进一步暴跌,有一百多万人被夺走生命,仅剩下五百多万人。

卫英两国立国后,大明诏书传来,严禁阿拉伯同族通婚,强制女子嫁给明人,男子不许婚配。

当时第二次奥斯曼战争取得胜利,这片沙漠遍地造反,烽烟四起。

可这是沙漠啊。

被驱逐出城市后,没有补给没有水,能活几天啊?

这就造成了人口锐减到了三百多万,多是女子,基本全部被强制嫁给了明人。

截止到景泰六十五年,英国国内,已经找不到一个纯阿拉伯人了,基本都是和回族类似长相。

而信仰也开始松动了。

两国实行六教并行的国策,信仰自由。

可阿拉伯这个民族消失了吗?

并没有,只是变成了回族而已。

经过统计,全世界回族人口1.1亿。

纯阿拉伯人,还有,要么在沙漠的深处苟延残喘,要么逃去了埃及沙漠上,和埃及人作伴去了。

而阿拉伯文化,却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明军闯入这片沙漠,就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烧光烧的是文化,所有带字的书籍,全部焚毁。

任何地方,带有文字的全部毁掉。

其实,阿拉伯的书籍,早就进入大明了,奥斯曼什么都卖,整个阿拉伯文化都在大明呢。

为了彻底统治这片疆域,大明损失七十万大军,4.6亿军费,倭军和索伦人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从景泰六十三年之后,这片沙漠将永远属于明人了。

可英王却不顾先烈流得血,如此糟践这块宝地。

一旦中枢知道,一定不会饶恕英王。

而朱佑柞如果不如实禀报,他恐怕也会被论罪,现在执政的是他爷爷,尚且不会怎么罚他,可换成四叔……他怕是要没命!

朱佑柞揣着满腹心事,乘坐火车,北上前往卫国。

卫国可和堕落的英国不一样,这里遍地是标语,上面写着振奋人心的话语,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一个个干劲十足。

卫国,占据两河流域,占据中东这块最肥沃的土地。

两河流域可是白人的母亲河,他们就孕育在这里,如今却成了大明的跑马场。

而第二次明奥战争,卫国又得到了土耳其部分领土,坐拥黑海、地中海、红海、波斯湾四海,乃是得天独厚的宝地。

国内地形崎岖,有大山做遮挡,有充足的战略纵深,这块地盘可谓是称霸的本钱。

卫王朱见渌和朱见潭可不一样。

卫国也这么富,但卫国却在发达国家的边上,因为卫国将所有财物,用于国内种树、填充土地,增加耕地上了。

这些年,卫国也不显山不露水,偷偷从波罗的海上购买了大量冻土,将一块块丘陵变成了沃土,还从南美购买鸟粪,积极发展化肥行业。

卫国整体向上,和卫王的治政理念息息相关。

他重用新党,这是一群有政治抱负有探索新世界野心的党人,他们政治追求和政治抱负,更趋向于天下大同理念,他们喜欢身先士卒,喜欢发动百姓,喜欢把工作做到基层去。

卫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皇权下乡的国家。

连大明都做不到。

皇权下乡,不是随便调动几个人就能做到的,是要充分发动地方群众,才叫皇权下乡。

卫国却能。

卫国官员不穿朝服,反而就穿带补丁的衣服,一个个不怕苦不怕累,扎根于社会最底层。

这种新党,也源自欧洲新思想,是一个来自欧洲的思想家给卫王上疏,卫王和他讨论几个月,最后竟然决定试一下。

到现在也没有个名字,就叫新党。

试行了五年,卫国已经建立了基层势力,皇权下乡。

事实证明,这种新政策,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朱见渌想争霸。

可卫国却夹在几个大国中间,除了往南打之外,没有他的路。

西面是楚国,楚国独占开罗运河。

东面是大隋,隋王朱见汐是老皇帝最骄傲的儿子。

北面是蔡国和大商,老四走了之后,压力骤减,但这些国家也压得朱见渌喘不过气来。

他想争霸,用寻常套路就不幸了。

必须得另辟蹊径。

结果,新党思想就送上门来了,他大胆实验,还真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来。

卫国人口1.2亿,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万元以上,差一点没进发达国家线,因为卫国税收比较高,强行拉低人均收入。

卫国是藩国中第二个效仿金国,政务公开的国家。

卫国的财政收入,基本都用作社会福利。

从卫国公布的收支报表,都会看出这是一个发展经济型的国家,因为军费支出非常少,只是维护戍卫军队和四海海军舰队而已。

其实,了解卫国的民兵制度就会知道。

卫国藏兵于民,练兵的费用也藏在社会福利之中。

如果有国家认为卫国是一个不修武事的国家,那么一定会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