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网址:</b>景泰六十三年,明魏铁路正式通航,从北京出发,终点是里海北岸,魏国南都谯都(杰兹卡兹甘)。
从北京出发,只需要二十四天,就能抵达谯都。
这里还不是明欧铁路的终点站。
从谯都站,南北方向,南方通往印度,北方通往乌拉尔山方向的叶卡捷琳堡(安邑)。
预计一年后,铁路接通大商国铁路网,连通东都喀山、中都莫斯科,南都克里米亚。
截止到景泰六十三年,商国境内铁路已经四通八达,覆盖三个首都的铁路网,已经非常完善了。
铁路技术,完全采用大明技术,轨制和明轨一样,只需要接通,就能实现北京到莫斯科,全干线铁路。
印度五王境内也都修通了铁路。
预计景泰六十六年左右,整个欧亚大陆上,完全被铁路网覆盖,一个大明游客,可以乘坐国内任何国际铁路线,畅游藩国,最西面可以领回黑海的风光。
这条铁路的终点,最终是陈国的里斯本。
铁路会穿过开罗运河,通向非洲,在景泰七十年之前,修通亚欧非全部铁路网。
魏国紧跟大明的脚步。
大明开设股交所,魏王就将积蓄全都投进去,再将国内企业统统打包上市。
老皇帝喜欢,他就从国内遴选家,给老皇帝看一乐。
作为太子的嫡亲三弟,在民间颇有孝名。
甚至,每年都会上奏疏,请求朝觐,以全思父之情,都被中枢驳斥回去了。
也许老皇帝也想见见自己的儿子,可制度不允许的。
朱见淇倒是不想见自己的亲弟弟,他更想和亲儿子其乐融融。
可景泰六十三年年底,韩王朱佑榷、辽王朱佑槿去继藩,这个年朱见淇过得就很闹心。
皇族亲情还是有的。
老皇帝对姐姐的感情,对皇子皇女的感情,太子对弟弟们的感情,甚至老皇帝和兄长的感情,都很值得称道。
说来说去,是懿文太子起了個好头,朱家虽然有过削藩有过靖难有过夺门,总体来说,皇族是有亲情的。
朱见淇体会到骨肉分离的感觉后,整个正月他都不开心,还病了一场。
倒是去继藩的朱佑榷和朱佑槿兄弟俩,欢天喜地的。
他俩乘坐火车去黑海。
他们虽是继藩的藩王,却还是带着朝廷任务的,他们要沿途拜访王叔,送上贺礼。
景泰六十三年十一月初三,他们从京师上车。
西出玉门,在巴尔喀什湖地区出国。
出国的铁路线一共有两条,一条是走巴克喀什湖出国,另一条是走喀什-苦盏-塔什干出国。
南线已经暂停运营了,因为正在修通通往印度的铁路线,目前正在施工当中。
经过苦盏,就延伸出多条铁路线了,一条是往南走印度,另一条是往西去里海,还有一条是去波斯的。
所以这条线,是中亚主干线,正在紧急施工中。
西出车次,目前都要从阿拉木图出国。
而阿拉木图这条线,往北走还是国境内,是大明的乌梁海都司,于景泰六十年撤都司改省,变成大明第五十五个省。
景泰五十七年,在乌梁海省内的阿尔泰山北麓,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铁矿区。
当时正在和魏国换土。
发现铁矿后,进行勘探,勘探结束后,才和魏国换土,然后就将乌梁海改都司为省,彻底成为大明最后一个省。
乌梁海省毗邻宁夏和西域,拥有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两条河夹着的所有领土,是大明最大的一个省份。
但北面冻土区太大了,老皇帝就赐给魏国一块。
在景泰五十五年,从阿拉木图到托木斯克铁路线修通,大明的疆域也彻底确定下来。
在景泰六十二年,托木斯克到秋明的铁路接通,秋明石油,刚好可走这条火车路,送入大明。
到景泰六十三年,大明和魏国,铁路网完全相连,两国百姓自由出入两国。
刚开始魏王朱见濬还担心,藩国百姓会逃离藩国,返回大明的。
但铁路干线开通一段时间后,很少有人逃回大明,才彻底放心,逐渐放松管制,允许两国百姓自由出入。
准确地讲,大明和魏国不是两国,而是一个国家。
大明和藩国也还是一个国家。
现在移民才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尚且对母国有着很深的感情,而随着时间越久,这种感情就会越淡,最后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韩王和辽王一路看着大好河山,心潮澎湃,心中艳羡大哥,能成为坐拥如此庞大帝国的皇帝。
可他们是庶子,又能出去外藩,已经比其他弟弟强多了。
火车进入魏国地界。
魏王派人守在边境线上,等待着两位亲王驾临。
中亚十分缺水。
朱佑榷以为会看到黄沙漫卷的景象,奇怪的没有。
得益于中华江连通鄂毕河,鄂毕河南引,在明魏宁伊四国联合建设下,引鄂毕河的水灌溉中亚,甚至灌溉波斯。
从景泰四十二年立项,景泰四十七年开始付诸实践,用了十四年的时间,于景泰六十一年,中亚供水计划彻底成功。
总体来说,缓解了极度缺水的情况,确实好转了,但还没有根治缺水难题。
这也是宁伊两国,对魏国百般隐忍的原因。
他们都需要鄂毕河注水中亚。
需要鄂毕河的水。
如果魏国断了水,中亚各国都可能会渴死,所以在疆土谈判问题上,各国只能忍着魏国的霸道。
魏国都城本来立在秋明,秋明改为许都。
但朱见濬未胜先虑败,国都建在一片平原之上,万一大明西攻,吞并魏国,魏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后盾型首都。
就选择在叶卡捷琳堡上建都,改名为安邑。
叶卡捷琳堡建立在乌拉尔山里,乌拉尔山遍地是矿资源,可以作为魏国的大后方,也能作为魏国的资源都城。
火车奔跑在魏国境内。
兄弟两个开了眼界,都以为藩国很穷,可他们看见车站旁商贩人满为患,他们很注重年轻人市场,卖的商品都是动漫人物。
“二哥,你说他们有授权吗?”朱佑槿买了一对钥匙链。
发现这钥匙链做的很工整,做工不比明人差。
朱佑榷把玩着:“怎么跟京师夜市卖得差不多呢?”
一问才知道,他们的钥匙链是出口货。
当然有授权了。
专利法在藩国照样通用,都是大皇帝给授权的。
毕竟免版权三十年,全世界明人都可以使用的,只要去注册一下授权证就可以的。
衍生版权虽然不免费,收价也很公道。
“咱们在夜市上买的是魏国货?”朱佑榷和朱佑槿都看到了对方严重的震惊。
按理说这应该是明货啊。
大明不可能没有这样工艺的,难道京师小商品工厂不会赚这钱?
经过询问才知道,明人也有工厂,但没有我们的工厂便宜,我们工厂人工成本低,商品售价自然就低了。
看着手里这条钥匙链,朱佑榷和朱佑槿面面相觑。
“原来在大明垄断全行业之下,藩国也不是穷得要饭的。”
“皇爷爷总说,提高产品附加值。”
“好嘛,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那么低端产业链就必须向藩国转移的,而藩国似乎靠着这些低端产业链,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魏国人口在景泰六十年时破亿,今年人口达到了1.2亿。”
“如果魏国一亿多人,想进入大明同等生活水平。在我原来的意识里,认为永远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对继藩,并不太感兴趣。”
朱佑槿说实话:“可是,这条钥匙链,却让我看到了另一面。”
“咱们一路走来,这魏国繁荣景象,不比大明差多少,甚至比西域几个城市还要富饶……”
朱佑榷打断他:“我看不比长安差。”
是啊,不比长安差。
虽然这里是魏国的西都,却能和长安比肩繁荣。
长安是大明西北最繁华的城市,受限于饮水问题,人口在一千万徘徊,等到叶尼塞河引水成功,长安人口会迅速攀升突破两千万的。
“继藩,似乎不是咱们想的那么坏。”
“咱们也未必永远做大明的附庸。”
“咱们的韩国、辽国,也能成为和大明一样的富裕国都,成为一方霸主。”
朱佑榷跟着点头。
“难怪皇爷爷总担心空心化的问题,看看魏国的繁荣就知道了,他们只是吃进了大明的低端产业链,就有了今天的繁荣。”
“如果魏国继续上进,依靠低端产业链,向上发展,抓住大明产业链转移的关键时刻,进行弯道超车。”
“说不定,魏国会成为霸主国,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大明。”
朱佑槿说完赶紧摇头:“不会的,魏王不敢的,他们不敢把自己做得那么好,担心大明将富饶的魏国一口吞进去。”
“那才不会呢。”
朱佑榷鄙视道:“咱爹是打仗的人吗?大哥倒是有心打仗,他有皇爷爷的本事吗?”
“你看看皇爷爷这几年的布置,这是担心藩国咬大明一口,大明还无力反击。”
“皇爷爷的战略眼光,可是历史顶级的。”
这话让朱佑槿笑了起来。
想起来在东宫中,他爹被爷爷支配的日子。
旋即,心情黯然,他们出去继藩了,未来再也不可能返回大明了,就算能回去,再也见不到爷爷了。
他们和爷爷的感情,要比父母更深。
火车在浩荡的草原上驰骋。
哈萨克大草原是种植不了粮食的,因为土壤层薄、肥力太低、缺乏水资源灌溉、气候不适合,种了也不出产粮食。
这些年魏国为了在草原上搞种植业。
魏王从唐国购买大批鸟粪,唐国的秘鲁,就是鸟粪的天堂,仅靠卖鸟粪,唐国就能成为南美霸主。
魏国大批采购鸟粪,希望用鸟粪增加土壤肥力,进而达到种植的目的。
魏国有两大弊端,一个是不挨海,虽然拥有咸海和里海两个内陆海,却没有出海口。
另一个就是草原和沙漠面积占比高,优质土地太少,粮食产量太低。
魏国想成为霸主国,仅靠一个多亿人口是无法做到的,魏国坐在资源宝库上,油铁资源要什么有什么。
唯独缺了这两样。
魏国有钱,就开始建立实验室,研究化肥。
可以说,魏国出产的化肥,质量比大明的还要好,对于化肥的研究,魏国走在诸多藩国的前沿。
因为粮食问题是卡脖子的难题。
如果魏国自己不攻克难题,永远都别想称霸,未来只会成为大明的小弟,亦步亦趋的小弟,早晚会被大明一口吞掉。
所以呀,魏王朱见濬很早就在布局化肥的研究。
而大明换土,想用冻土里的黑土,换取黄土,给了魏国启发。
魏国也有大面积冻土区啊。
也可以换土啊。
结果,魏国专家发现,冻土层的土,不具备种植条件,根本不是黑土。
因为土壤的肥力是经过生物新陈代谢带来的,冻土不生存生物,就算有生物新陈代谢,也是冻在土壤外了,根本不能和土壤进行化学反应,导致土壤很贫瘠,达不到黑土的标准。
换土是不可行的。
魏国就在想,能不能人工制造出适合种植的土壤?
种植这个难题,不止魏国有,但只有魏国肯烧钱钻研,肯花大价钱去投资研究。
像沙漠区的那些国家,根本没法搞普通种植的,他们都靠附近国家供给粮食活着,也就是永远无法称霸。
魏王不一样,他也是皇后嫡子,又是皇族中最聪明的皇子之一,他从小就具备超凡的野心。
他爹从小就教导他,有野心就要有和野心相匹配的耐心。
没有耐心,野心永远是最没用的。
所以,建立魏国之后,他心心念念的就是粮食问题和港口问题。
港口暂时无解。
粮食问题却可以靠努力来解决。
哈萨克大草原上,土壤贫瘠只是一方面,土壤涵盖深度浅,植物根系无法扎根。
那就从冻土区挪出冻土来。
对冻土进行人工活化增加肥力,然后再铺在浩瀚的草原上,这笔投资魏国愿意出。
正好草原上土壤层少,增加新土,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
所以,魏国就从唐国进口大批大批鸟粪。
订单签订了。
但鸟粪怎么运进来呀。
魏国没有港口啊。
鸟粪不贵,运输成本也能接受,但如果用车子一车一车推,那成本可就恐怖了。
摆在眼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波斯湾,经过隋国运进里海,而这段路需要用火车运。
一条是走红海-开罗运河-伊斯坦布尔-黑海,还要走隋国的藩国,再进入里海,也就运进来了。
第二条路运费成本要高,因为这是南美运过来的鸟粪,走波斯湾是最近的。
两条路都要经过隋国。
偏偏隋国和魏国还不太对付。
两国在领土上还有纠纷,但这点好说,请老皇帝出面,他再给隋国一些领土,隋国不至于在此事上下绊子。
因为隋国也很缺粮食,也想看看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等计划成功,他可以向隋国出售这项技术。
但是呢,选最近的路,成本会也直接翻两倍。
少量运输,魏国的财力能吃得下,可如果是大量运输,魏国财力可就吃不消了。
因为哈萨克草原实在太大了,要铺平这里的全部土壤,预计投资在500亿左右。
没看错,500亿!
如果有港口,也就100亿,没有港口啊,要走两段火车,全都靠人运,人工成本老贵了。
还得从冻土区开采土呢,还要制作人工土,都是钱啊。
其实哈萨克草原北面,魏国是有农田的,但这点农田,也就够一亿来人活着了,再多人就得挨饿了。
养活这些人,还是不怎么吃肉的情况下。
没看错,一个牧区国家,居然舍不得吃肉,因为粮食不够吃啊,肉是要拿出去卖的,卖掉换粮食。
魏国是大明最大的畜牧合作国,牧区生产出畜生肉,都卖给大明了。
整个魏国,最大养活人口数字在6000万左右。
但魏国翻了一倍,只能少吃肉来维持人口规模。
就这样魏国还鼓励生育呢。
其实,利用叶尼塞河的计划,是魏国率先提出来的。
当时朱见濬给老皇帝上疏,意思是大明不利用叶尼塞河水,就让魏国利用。
引叶尼塞河南下灌溉工程,是魏王先提出来的。
老皇帝在中枢一锤定音。
倒也没有只给大明北方使用,也承诺给魏国和中亚诸国使用。
在草原上种地,另一个弊端就是灌溉难题,中亚是极度缺水的,纵然有中华江和鄂毕河饮水计划,水源还是比较稀缺的。
重点是水源分配不平衡,使用不够充分。
朱见濬继藩后,就开始大规模植树,对于沙漠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胡杨林,谨防土地进一步沙化,同时减少放牧数量,进行退耕还林、退牧还林政策。
魏国建立三十年,总共种树17亿棵,人工制造出大面积森林。
加上民间总种树量,达到了百亿棵。
尤其在防治沙化问题上,功效卓著,大量种植树木,也涵养水土,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难题。
和大明一样,在占据费尔干纳盆地后,对正在沙化的地区,进行疯狂植树造林计划。
大明总共在费尔干纳盆地总种树高达上百万亩。
费尔干纳盆地成为大明的水果盆地,遍地都是好吃的水果,整个水果盆地,供应大明和中亚地区的水果食用。
就像塔什干,本来是大明咸海总督的驻地,后来被封给了魏国。
明军刚刚占领塔什干的时候,一片废墟,土地正在急速沙化之中。
当时的明军,在范广率领下,在塔什干地区进行种植树木,如今魏国的塔什干,绿色嫣然,城市漂亮又宜居,全是大明的功劳。
整个中亚,都在种树。
整个帕米尔高原区,是大明的葱岭,大明刚占领时,被蒙古人糟蹋的已经在沙化中。
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这片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株株苍天大树,绿色嫣然之下,水资源居然比之前多了不少。
有坎儿井的功劳,何尝没有绿色治理的功劳呢?
用鄂毕河和叶尼塞河灌溉中亚的计划,已经开工了,预计二十年后,整个中亚将不再缺水。
水资源利用上,甚至能覆盖到波斯地区。
凡是受惠国,都要参与这项工程的建设,争取尽快完工。
诸多藩国肯定是愿意参与建设的,主要担心他们老爹死了,太子登基后就不会管他们了。
老皇帝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大明正在建设的工程,无论何时,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