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都是经验丰富的前辈,定然知道净角戏的特殊之处。大花脸声腔恢弘宽厚、气势磅礴,属刚劲淳厚、音域宽广类的声腔结构,它的声音振动面积,以及气息结构等远远大于其他行当。”
“尤其共鸣腔的充分发挥形成了花脸行当特有的声腔造势特点。花脸的唱腔既善表现人物性格,又能形象充分地抒发人物情感。”
程小楼说到这里,便把目光转向那名身穿白色戏服,下颚上挂着黑三的老生客气说道:“《锁五龙》是一出情感非常丰富的戏,所以诸位在唱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再放开一些,特别是这位老师,您扮演的徐绩在唱的时候还需再稍稍放开一些。”
黑三是髯口的一种通俗说法,须分为三缕,俗称三绺长髯。有黑、苍、白、红四色,多为生角戴用。
髯口,戏曲中各式假须的统称,又称“口面”,用牦牛毛或人发制成。
早期的髯口似用细绳所拴,三绺髯、满髯都较短,紧贴面颊,接近写实。后来改用铜丝作挂钩,趋向夸张、装饰,式样上也逐渐丰富。
髯口的改进,和伶人注意利用髯口做种种身段动作以刻画人物的情绪、性格有关,并由此而形成“髯口功”。
各式髯口的色彩,一般有黑、灰(称为“黪”、“苍”或“花”)、白三种,以区别角色的年龄,少数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红髯、紫髯、蓝髯、黑红二色髯的。
“程老板说的是,受教了!”
那名扮演徐绩的老生捋了捋髯口,并没有丝毫不满,反而越发佩服起程小楼的京剧造诣。
客气的拱了拱手,他又看向尉迟恭的扮演者说道:“花脸唱腔首先讲究吐字清晰,也就是说,必须将唱词内容准确无误地传递到听众耳朵中去。若是吐字不清,进而会形成“音吃字”的现象,即戏迷只能听见声音而听不清字,给他们造成一种傻“吼”的感觉。”
“您的词虽然只有‘在’和‘得令’二字,但也正是因为戏词少,才更要吐字清晰,彻底将那股子杀气腾腾的感觉放出来。”
“得令!”
那名扮演尉迟恭的中年伶人当下就学着戏中角色动作,用力抱拳大声说道。
字与声乃血与肉的关系,字与声的结合是京剧及其他声乐艺术与技巧的统一。
吐字不清,腔也难圆。
所谓“字领腔走,腔随字行”,就是这个道理。
“对,就是这种感觉。”
程小楼笑着点点头,满意的竖了竖大拇指又看向那名扮演李世明的小生继续说戏。
李君找来的这些跨刀配戏之人有非常丰富的戏台经验,底子都非常不错,唯一的不足就是尚未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吃透。
经过他耐心的说戏后,大家很快就找到了感觉,明显比刚刚有所提升。
依次提点纠正了一些他们的小问题后,程小楼又让他们再排演了一遍。
这一遍除了纠正唱腔、神态和肢体上的偏差之处,更多的则是提醒他们在戏台上的走位、站位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