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谋算(1 / 2)

汉家功业 暮色长亭 2033 字 4个月前

大典结束之后,朝廷便继续忙碌起来。

在到年底之前这段时间,大汉朝出现了一种以往没有,或者是当今皇帝陛下登基以来所没有的画面。

朝廷是前所未有的齐备,一片清朗,除了曹操外,可以说是众正盈朝,呈现一片昂扬向上的态势。

但有一种情况,令朝野觉得怪异,心里嘀咕。

那就是,向来战斗在第一线,将各种‘新政’强加给朝廷,用各种手段逼迫朝廷按照他的意志行事的皇帝陛下,不知不觉的开始了神隐。

但刘辩很忙。

芳林苑。

亭子里,刘辩怀里是两个动来动去的小家伙,身前小桌上,是一本厚厚的公文,内容主要是关于大汉漕运。

漕运这一块,刘辩以前没有怎么在意,下意识的认为,现在的漕运并不重要。

直到巡视了一圈才发现,不是漕运不重要,而是在崩坏的制度下,漕运已经完全脱离朝廷,变得可有可无。

但见笮融借着漕运敛了那么多钱,刘辩想不重视都难。

看着这份写好不久,还飘着墨香的文书,结合着水利地图,刘辩眉头一直没有松开过。

现在的河道与后世有着极大的不同,仿佛是两个世界。

刘辩慢慢看着,算着,估算着投入与收成。

大汉朝现在十分缺钱,这漕运无疑是一块可以开发的宝藏,如果运作得利,或许一年能收个二十万缗,这是现在朝廷赋税的近两倍。

“呜哇呜哇……”

怀里的两个小家伙抓着东西扔出去,然后趴在刘辩腿上,呜哇哇的叫着,想要爬出去。

刘辩低头一扫,将小玩具捡回来,继续看着公文。

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大小乔过来接孩子了,刘辩抬起头,双眼里出现一個个黑圈,大小乔的人影都看不清楚。

刘辩紧闭着眼睛,将两个孩子一个一个的抱起来,递给大小乔,道“睡了一会儿,晚上你们要辛苦了。”

大小乔恭谨应着,将两个孩子接走。

刘辩坐在原地,好一阵子才恢复视力,摇了摇头,喝了口茶,看向不远处的潘隐,道“宫外有什么事情吗?”

潘隐上前,道“尚书台以及六曹九寺有多道奏本送上来,卢毓按照陛下的旨意,全送回尚书台了。”

刘辩抱着茶杯,细细思索,道“卢毓,也应该安排出去锻炼锻炼了。”

卢毓是卢植之子,在掌宫令上做了好些年,也出去此处奔走过,能力与品行都十分不错。

“让卢毓去尚书台吧,任尚书中书,负责尚书台日常事务,总管文书来往,上传下达。”

尚书中书?

潘隐心里念叨这个名字,旋即也明悟,大概与过去的尚书令相当,只是品级应该不高,重要性却是一样。

“是。”潘隐应道。

刘辩又喝了口茶,想着新任掌宫令人选。

小辈还是有很多人才的,也都初露头角,但掌宫令看似不起眼,却又十分特殊,掌管着宫里奏本、文书的传递,功能类似于后世的司礼监。

“司马懿吧。”

在陈群与司马懿之间,刘辩选择了司马懿。

这个人,要好好培养,用好了,是一把好刀,能文能武。

“是。”潘隐神色不动的应道。

卢家并不是当世大世家,卢植死后,卢家没落,唯有小小年纪的卢毓苦苦支撑。

但司马家不一样,始终是大世家,尤其是当前,即便司马儁过世,可司马防为徐州牧,司马朗、司马懿一直在朝廷当值,是炙手可热的大世家。

一旦司马懿成为掌宫令,司马家可以预见,将更上一层楼!

刘辩扶着桌子站起来,捶了捶酸麻的双腿,望着宫外道“那司马朗,调去大司马府吧,给刘备做掾属。”

“是。”潘隐道。

刘辩看着桌上的文书,又有些头疼。

漕运的事情太过复杂,令他有些无从下手,而且诸多水路不通,想要开槽,也没钱没粮。

“还是得慢……”

刘辩轻声自语,他想做很多事情,但无异需要大量的钱粮作为支撑,或者说,足够的国力。

他想做,而且必须要做的事情,不是一次性的,往往好日长久,需要有稳定的税赋作为来源。

“治大国如烹小鲜,古人诚不欺我。”

刘辩有些感叹的说了一句,道“回吧。”

潘隐一挥手,四周的黄门、宫女动了起来,他跟在刘辩身旁,道“陛下,御史中丞,请旨调查工曹。”

刘辩眉头一挑,道“这么快?”

‘河道’的源头在工曹,而当时的工曹尚书是吴景,现任的并州牧。

田丰心心念念想要彻查河道一事,已经憋了大半年了。

潘隐亦步亦趋在刘辩身后,道“是,田中丞已经上书,但尚书台的意思,想要等到明年,找个理由将吴景诏回洛阳,当面对峙,尽可能的妥善处置。”

吴景不止是前任工曹尚书,现任并州牧,更是孙策的舅父,一旦动他,孙策的态度很可能发生变化。

刘辩踱着步子,心里沉吟不断。

孙策不是大汉忠臣,这一点毫无疑问。

刘辩留他在吴郡,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拖住袁绍,为他的‘新政’争取时间。

但孙策本身实力并不全,只有吴郡一地。

“查吧。”

不过片刻,刘辩微笑着恢复了脚步,道“告诉田丰,让他放开手脚去查,不论是谁,依国法办。”

“遵旨。”潘隐道。

潘隐不是十二常侍,可他对朝局的洞察,外面的朝臣都比之不过。

一旦吴景落罪,或许会逼迫孙策公开谋反,更加紧密的与刘表、袁绍之流苟合,对江南的局势有着莫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