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赵嘉长舒一口气,“那,依将军之见,秦军的目标,是齐,还是楚?”</P>
“肯定是楚国,”李左车回答,“从西往东去,楚国一直在战场的南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骚扰,而从北往南打,则背靠的是故三晋之地,这些地方都已经归为秦地,有秦军驻守,压力小的多。”</P>
“是这样啊,”赵嘉点点头,“那,依将军之见,我们现在该当如何,要去帮忙吗?”</P>
“过不去的,实在太远了,”李左车说,“先不说算上老弱军士和流民,咱们手里满打满算也就六万人左右,咱们的南边和楚国少说也隔着五六个郡,军队也不能插着翅膀飞过去。”</P>
“难道,我们只能什么都不做,光是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赵嘉问道。</P>
“恐怕咱们连安稳的看着都做不到,”李左车说,“再过一两个月,到了秋季,匈奴人就该来了,以赵国现在的实力,能够挡住北边的攻击,就已经十分不错了。”</P>
“唉,我偌大一个赵国,怎么混成这样了。”赵嘉捶胸顿足。</P>
“大王,莫要悲伤。”李左车安慰他,“您还这样年轻,未来不可知呢。”</P>
“好,谢谢武安君安慰。”赵嘉说,“北方边境的战事就交给您了。”</P>
“是,臣一定不负大王的嘱托。”李左车回答。</P>
“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秦庭内部,嬴政和尉缭等人也在看着地图,荥阳的位置上被红色标了一个大大的记号。</P>
“可以在这里建一个长期的粮仓,”嬴政说,“以后各地征发的粮食就存在这里,以备军需。”</P>
“是,大王英明。”众官附和道。</P>
“那就这么定了,”嬴政说,“众位爱卿,大家觉得起个什么名字好呢?”</P>
“大王,竟然是在荥阳建的粮仓,不如就叫阳仓如何?”王绾提议。</P>
“一般般,太普通了。”嬴政说,“还有别的想法吗?”</P>
“大王,”蒙毅说,“此仓是为对楚作战而建的,不如叫荆仓如何?”</P>
“朕建的粮仓干嘛用楚国的名字,”嬴政依旧不满意。</P>
“大王,”姚贾说,“不如叫合仓如何,建成此仓,可助大王六合诸侯啊。”</P>
“姚卿,你糊涂了,”嬴政摇摇头,“哪里还有六国,只剩四个了。”</P>
“大王恕罪。”姚贾不好意思的低下头。</P>
“李斯呢?”嬴政开始点名。</P>
“臣在,”李斯回答。</P>
“你有什么想法?”嬴政问道。</P>
“大王,臣最近闲暇时分在读诗经,”李斯回答,“正好读到了桑扈之什,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臣十分喜欢这诗,斗胆向大王进言,借这万福来求的美意,就将这粮仓取名为敖仓如何?”</P>
“善,”嬴政点点头,“朕喜欢,以后荥阳的粮仓就叫敖仓了。”</P>
“大王英明,”众官一起行礼。</P>
“李斯、尉缭,冯去疾,你们留下。”嬴政随后点名。</P>
“嗨,”三人领命。</P>
“蒙毅,敖仓的修建有劳你多费心了。”他嘱咐了蒙毅一句。</P>
“臣定不负大王嘱托。”蒙毅回答,众官行礼后先散去了。</P>
“爱卿,朕思考之后,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嬴政对尉缭说,“战争之事,不可急于求成。朕决定先清查内庭,修造粮仓,待时机成熟,秋收后发动灭楚之战,爱卿以为如何?”</P>
“大王英明。”尉缭行礼,“我大秦有您这样的王,实在是幸甚至哉啊。”</P>
“嗯,”嬴政应了一声,随后问冯去疾,“怎么样,内庭的调查有收获吗?”</P>
“懒政的闲人清查出不少,但间人却没有影子。”冯去疾回答。</P>
“那就继续查,查出影子为止,”嬴政挥挥手,“细节问题你们自己处理,朕只要结果。”</P>
“是大王。”李尉冯三人行礼,后两人先行离开了,李斯却没有着急走。</P>
“爱卿还有何事?”嬴政问道。</P>
“没了,祝大王金安。”李斯沉默了一会,只是多祝贺了一句,就准备走。</P>
“站住,”嬴政叫住他。“毛病治不好了是不是,有话就说。”嬴政命令道。</P>
“大王,”李斯回答,“此非我之职,不敢逾矩。”</P>
“有什么发现你直说就是,”嬴政说,“无论对错,朕都不治你罪。”</P>
“是,”李斯点点头,“前几日,臣过去的属官蔡止就任北地郡,临行前,臣见他同一人送别,臣觉得此人十分面熟,于是私下里打听了一下,发现他竟然是之前曾经出使过楚国的昭氏旁族。”</P>
“昭氏?”嬴政回忆了一下,“朕有印象,当时楚国的使团中有这么一个人,本来有功当赏。但王绾建议过朕,不要给楚国的公族生长的空间,所以就打发了一个行吏的官职给他。”</P>
“大王英明。”李斯回答。</P>
“李爱卿怀疑这个昭氏是楚国送来的间人?”嬴政问道,“有什么依据吗?”</P>
“没有,”李斯回答,“只是从人性的角度来推测,昭族在楚国十分显赫,即使什么能力也没有,也能在朝中担任公卿。此人能够担当出使的大任,却弃显贵,千里奔秦而守贱职,这不符合常理。”</P>
“确实,”嬴政点了点头,表示肯定。</P>
“另外,大王可还记得昌平君?”李斯问道。</P>
“昌平君?这爵位不是已经被朕取消了吗?”嬴政说,“我那个小表叔熊满怎么了?”</P>
“没什么,”李斯说,“臣方才提到的这位昭氏,在进入秦庭之前,是昌平君的门客。”</P>
嬴政沉默了,没有接话。</P>
“熊昭二家,楚国双贵,”李斯说,“在上次开战前,熊大人冒着大不敬的危险,也要归秦,可见他非是碌碌之辈。然而,这样一对能代表楚国最显贵之族的君臣,在秦国却不约而同的什么动作都没有,至今只是在寿陵守土,这同样前后矛盾。”</P>
“此人现在何处?”听了李斯的分析,嬴政问道,“既然李大人有所怀疑,就先关押起来,让廷尉府的人审问一番,如何?”</P>
“回大王,”李斯行礼,“典客属的行人长期驻扎于四夷之地,此人现在到百越履职去了。”</P>
“百越?那么蛮荒的地方?若此人真是个楚谍,那还挺能忍辱负重的。”嬴政皱了皱眉头,“李斯,假如朕要你去核实这个昭氏的底细,你有办法吗?”</P>
“只要大王想,”李斯再次行礼,“办法总会有的。”</P>
“好,”嬴政点点头,“那就交给你了,如此小事还要劳动客卿,还请客卿勿怪。”</P>
“大王所托,臣万死不辞。”李斯回答。</P>
“爱卿不必多礼,”嬴政挥挥手,“你也去罢。”</P>
李斯也离开了咸阳宫,诺大的宫殿里,只剩下了嬴政和几个内侍。</P>
嬴政站起身来,离开了议事的偏殿,小内侍赶紧跟着,一行人来到了咸阳宫的最高点。嬴政在此处站定,抬头看去,眼前是整个咸阳城的风景。</P>
多年以前,他随母亲,从赵国归来,父亲也曾经带着他,看过这咸阳的风光。如今咸阳城内,士商百工皆司其职,宫内的大小官员也都有序的工作着,为大秦的事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P>
他又抬头看了看荥阳的方向,数以万计的米粮兵械正在从全国各地运往正在修建中的敖仓,大秦这架国家机器,正在飞速的运行着。</P>
秋天,等到今年的秋天。他心想,届时朕挥师南下,解决掉楚国这个最大的敌人,剩下的都不过是苟延残喘,一统天下指日可待。</P>
武王伐纣,已经过去了八百年,周室倾颓,天祚将移。落后的贵族分封,已经不再适合这篇新生的大地,血与火的文明,是时候该进入下一个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