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现在,该说的已经说了,该做的已经做了。
苏闲甚至为此,和这些朝堂先生辩论,从大明百姓的民心归附,到之后的谋划远大前景,以及现在的“实物为证”,他已经做到了自己当下所能做的全部。
这一条条路铺下来……
最终也只看朱元璋的选择了。
“陛下,小儿乱语,当不得真啊……”这时,方孝孺还不死心,还想要说动朱元璋。
但后者已经朝外面挥了挥手,意思已经很显然。
而趁着内侍离开的机会,朱元璋又道:
“气与力,是利用这无所不在的气,形成可以使用的力?”
“就比如方孝孺他们,也是你利用火焰,将酒杯内的气燃烧?特意让外界的气,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将那酒杯死死的扣在他们的胳膊上?”
这时。
朱元璋开口,其虽然和之前苏闲所说没什么两样,但从话中却可以看到,他已经反应过来了。
苏闲点头,“正是如此。”
“天地间有很多种气,而火焰之所以能燃烧,其实也是利用其中的一种气,如果将火焰放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环境中,其就会很快熄灭。”
朱元璋倒是知道这种现象,但以前也没往这边想过,此刻听到,再度深思,只觉得别有一番趣味。
而很快。
“陛下,奴婢们准备好了。”
朱元璋朝着外面看去,内官监的公公们,已经站在外面,派了一个进来通报。
他看向苏闲。
苏闲也早已经反应过来,“陛下,不如去外面看看。”
朱元璋点了点头,一行人很快朝着外面赶去。
而这时,秦王还想为李希颜帮忙,但李希颜却不管不顾,而是跟着朱元璋等人而去。
“权当是拔除湿气了!”
方孝孺也是喊了一句,跟着宋濂走出大本堂。
外面。
内官监的公公们,已经拿来了两口铜锅,其中一个还有苏闲踩得凹陷的脚印。
“就是它?”朱元璋疑惑不解。
苏闲点了点头,“正是!”
一边说着,苏闲走上前。
“小公子,不是说这用不了吗?”
内官监的公公,显然不明白苏闲的想法,之前后者已经来过一次,但明显说了很多条件,结果他们今天就接到圣上召见的消息。
原本能将其当做“一步登天”的机会,这要是搞砸了……
“高公公,它们合上之后,不会漏水吧?”苏闲示意前者不用担心,旋即问道。
“可以!”
“那就没问题,最好要紧一点,一旦合上能多紧就多紧,不要轻而易举的让水漏出来。”
“啊?”高公公明显有些意外,但他到底是内官监管事的,很快就明白苏闲的意思,看了看身后的皇爷,他没有多说,只是道:“您就瞧好吧,本来那铜锅就做得薄,小公子要什么效果,我们就能做到什么效果。”
说着,他很快回返,当即就按照苏闲说的照办起来。
先是让内官监的许多公公抬来了两桶水,然后就将那两口薄薄的铜锅“合二为一”,像是一个铁球。
中间用牛皮垫着,随着水灌入的越来越多,他们便将木塞塞住。因为苏闲刚才吩咐过,那高公公竟然又让人,对着那“铜球”一番操作起来。
没一会儿时间。
那些公公便将铜球放在地上,滚了两圈,发现没有渗水之后,滚得还挺结实后。
这才连忙跑来,先是问候了一下朱元璋一家子,旋即才看向苏闲,“小公子,可行?”
“差不多了。”苏闲点了点头。
“然后生火,烧它!”
此话一出,内官监的一众公公,当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苏闲这是什么意思。
“当然,不要烧到牛皮就好,就照着一面烧,就跟真的做饭烧水一样。”苏闲简单解释道。
高公公看了看朱元璋,察觉到后者没什么反应,连忙点头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