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出手(2 / 2)

皇太极干脆赌气不上朝,就在皇宫里批奏折,看到一个又一个反对的奏折心里愈加厌恶。 这时叶布舒的奏折出现在眼前,不想看了,一个儿子怎么愿意让另一个儿子来当太子呢?</P>

当他翻开,才发现是少有的支持他的内容,顿时来了精神,仔细看了几遍,通篇上下只讲一个道理,一国如一家,皇帝是一国之主,也就是一家之主,立谁为太子,是皇帝自己的家事“</P>

第二天当朝会时,当着满朝文武,把叶布舒的奏折拿出来,对着众臣讲:“你们学汉文多年,可少有人学到精髓,</P>

汉人讲君父,一国之君,就是一国之父,你们见哪家有儿子反对父亲的,那样做就是不孝。</P>

一时间众臣无语,</P>

“洪承畴,你当过举人,中过汉人的两榜进士,你说,朕说对不对”皇太极开始点名。</P>

“启禀圣上,汉人是有这个说法,,但国家大事,毕竟复杂了许多”。</P>

“洪大人说的不全”</P>

“汉人中还有立长一说。要按汉人的说法,大阿哥(豪格)可立为太子。</P>

“汉人也有立贤不立长的说法。再说我们满人也有弟继兄位做法。”</P>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争吵之中,越吵话就越离谱。皇太极在位以来朝堂上第一次有点混乱。</P>

”都闭嘴,你们眼里还有朕吗?”</P>

见皇太极发了怒,大家才停止争吵,但气氛依然紧张。</P>

退朝!</P>

下朝的路上,很多人议论着叶布舒的奏章,对他很有意见。也没人上前和他一路做伴走路。</P>

皇宫之中,洪承畴被请到了御书房,“爱卿啊!不必拘礼,和朕坐下说说话!”</P>

“朕问你,你如实回到”</P>

“真是朕错了吗?这么多朝臣反对”</P>

“朝臣反对也是可以理解,满一百日而封太子,确实少见。再者大清汉化时日不多,对君臣之礼,君父之义不深入人心。</P>

“那你说老四(叶布舒)呢?为何就他能这样想!”</P>

“臣以为,四皇子熟读汉人典籍,深知汉人之理,故能有此善举!”</P>

“臣担忧因为此事,四皇子怕是不容于朝堂。”</P>

事到如今,洪爱卿,你以为如何?</P>

“圣上,俗话讲事缓则圆,不如先封小皇子为亲王,朝臣们想必也不好反对,待到足岁之时,再封太子,必定可成。”</P>

皇太极点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吧!</P>

办完这事,你去找郑亲王济尔哈朗商量一下老四的婚事,朕不能亏了他。</P>

另外,你找户部一起盛京多办学堂,多让满人知道一些做臣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