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没听出是骂他,还以为夸他呢,有点得意起来,涛涛不绝的讲着寺院的历史。</P>
“贵人可认得这弥勒佛大殿两边的护发是何人?”</P>
这个难不住李信,对着和尚说道:</P>
“东方持国天王:身青色,手拿琵琶。</P>
南方增长天王:身紫色,手拿金刚杵。</P>
西方广目天王:身肉色,手持龙蛇。</P>
北方多闻天王:身青黑色,一手持伞,一手持银鼠。</P>
说完对着和尚说道:法师看我说的可还对?”</P>
“贵人深通佛法,与佛有大渊源,请到后殿上几柱香吧。”</P>
李信一听,原来在这等着我呢,这聊了半天,就是让想我去上香掏银子去。</P>
只见李信笑着对和尚说道,拜佛敬香这是当然,不过既然大师考问了我,我也想问大师一个问题。</P>
不等和尚反应,就问道:“这寺院如此热闹,不知道可招待云游僧几日饭食啊?”</P>
和尚回答也干脆:“我院从不免费招待云游僧人,不知贵人为何有此一问。”</P>
李信大笑了起来说道:“看来佛祖和你看法不一样啊!。”</P>
见和尚不理解的眼神,李信变了声调,用手指着对着弥勒佛背后就是韦驮像,对和尚讲道:“韦驮手中是降魔杵,降魔杵的位置在寺院中是很有讲究的,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P>
这个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而和尚却说不招待云游僧人。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不是韦陀擅自变了造型,就是这里的和尚已经没有了初心,只认得钱财。</P>
李信最后还是在和尚的引导下,来到大雄宝殿,扔下了五十两香火银。</P>
和尚高兴的拿出笔墨说道:“请贵人留下墨宝。”</P>
李信拿起笔,却不想写在纸上,而是看中了屋里的一面墙壁。想了一会儿,心中有了草稿,就在墙壁上写下了几句:</P>
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人去意何如?秋丹不用炉中火,凡子心头一点除。</P>
李信这字写的极为灵动,洒脱。李信自己又念了一遍,然后哈哈大笑起来。</P>
和尚也不知道写的什么意思,但看上去好像说的是好话。李信走后,和尚叫来寺院方丈,请他看看李信写的诗是什么意思。方丈看了一眼觉的没什么,他更在意的是银子的数目。</P>
就当着大小和尚的面说道:“以后凡是捐五拾两银子的香客,想在哪写就在哪写。”</P>
回营的路上,几个护卫见李信一路走一路笑,不由的好奇,便问道:“大人倒底在那墙壁上写的是什么意思?这一路都笑不停的。”</P>
李信对着几个护卫说道:我讲给你们听,也跟着乐一乐,那是个字迷。”</P>
“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人去意何如?这两句是个《 死》 字”</P>
“秋丹不用炉中火,凡子心头一点除。这两句是个《秃》字”</P>
合起来不就是在骂这寺院都是“死秃”吗!护卫们听完也是一起笑了起来。</P>
而寺院的和尚们还把李信的留言给来往的香客们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