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红楼梦》写了多少诗词歌赋?有何重大意义?(1 / 2)

12、《红楼梦》写了多少诗词歌赋?有何重大意义?</P>

有诗体小说之称的《红楼梦》,所写诗词歌赋之多,涉猎之广,叹为观止。</P>

不完全统计,共有22类体裁,其中七绝26首、五绝4首、七律37首、五律9首、排律2首,歌行2首、乐府1首、词18首、曲18首、赋1篇,对联酒令灯谜谚语歌谣若干,大概总计207首(篇)以上。</P>

且集中体现在书中前八十回,数绝句、律诗、词令为主的传统诗词运用得最多,红学研究者据此还编辑成影响深远的《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P>

实际上,《红楼梦》这么多诗词歌赋,实乃雪芹先生以他旷世才学和超凡见识为底蕴,穷其一生心血反复打磨出来的文化瑰宝,一方面为了传世,另一方面旨在服务于内容创作,精准体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社会上流阶层的现实生活。</P>

《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第一首诗的夹批曾表明创作这么多诗词歌赋的初衷:"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P>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么多诗词歌赋,都与书中内容紧密相联,并非可有可无,极具总领或分起的关键作用,对推进情节贯通结构起着穿针引线的重大意义,实乃《红楼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P>

我们要真正读懂《红楼梦》,就不能忽略这些诗词歌赋,若跳过或者蜻蜓点水似的浏览,不仅谈不上开卷有益,恐怕还难以把握名着的精髓,不明白到底写了什么,以致云里雾里不想深读下去了。</P>

这也是《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有别于其他古典小说的独到之处。可以说,《红楼梦》诗词歌赋体现出的意境魅力,是迄今为止其它古典小说超越不了的最高境界,没有之一。</P>

在下不妨扼要总结《红楼梦》诗词歌赋的重大意义,挂一漏万未能提及之处,还请斧正。</P>

首先,这些诗词歌赋与文本内容互补,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重要点缀,彰显了《红楼梦》主旨及鲜明的时代文化色彩。</P>

如第一回直接点出的"并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P>

这首标题诗出现在《红楼梦》几度改名的过程描写中,由《石头记》、《情僧录》,到《风月宝鉴》,到"又题曰《金陵十二钗》"时,题了此诗。</P>

短短四言绝句,可不简单,不仅流转自然,还将读者与作者"双峰对峙"的语境通过对仗的诗意展示出来。</P>

对不明究里的一般读者而言,这部小说也就是"荒唐""辛酸"。殊不知,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的雪芹先生来说,哪里是痴人说梦?完全是亲身经历之后的深切感悟,这样的灵魂拷问与精神对话,个中况味谁能明白?</P>

当然只有知音,只有通读至少五遍后的"红迷"才能真正洞察。</P>

如果读者对雪芹先生这首自偈都弄不清楚,还能明白岂止"为闺阁女子立传"的《红楼梦》?</P>

恐怕不能。或许还会嫌弃为多此一举。</P>

又如书中跛足道人唱"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开头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顿悟之后所作的《好了歌解注》,都是雪芹先生"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再现。</P>

实际上也是具象化的揭示《红楼梦》主题的经典歌谣,暗指赫赫贾府尽管"百年不疆",但"盛极必衰",结局最终走向没落。</P>

因这是封建社会贵族阶级腐朽堕落之下必然的归宿。天道轮回,因果循环,莫不如是。</P>

雪芹先生对走到尽头的封建社会厌恶与批判的思想,由此表露无遗。</P>

可见,这一歌谣的重要性。</P>

明白其内涵,方可感之《红楼梦》博大精深之处,不仅有爱情小说的恩怨情仇,更有人情世故与宗法制度相融下命运浮沉的现实拷问,藏有雪芹先生血与泪的控诉,可当历史小说深度反思总结呢。</P>

再如第五回宁国府上房内间挂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P>

宝玉见后,就不愿在那里午睡了。为啥?很显然,"对联"很世故,表达的意思不对宝玉的胃口。</P>

可见此联用意之深。既烘托宁国府庸俗的处世哲学,又反映贾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崇尚自由随心所欲的个性。</P>

即便上房内间布置得"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贾宝玉也"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道:出去,出去。"起承转合间为其"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埋下伏笔。</P>

挂在此处的这幅对联也就太重要了。若不以为然忽略它,或者不明白这幅对联的意思。能洞察红楼男主的鲜明特质,进而明白"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的寓意吗?</P>

显然不能。</P>

其次,《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多隐喻红楼人物的命运,预示人生走向,或者说是最终的生命归宿。</P>

这类诗词歌赋很多,占比也很突出,实属《红楼梦》特色亮点之所在。若没有这些隐喻暗示的诗词歌赋,就很难感知红楼人物极其鲜明的个性,也就无从了解何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一价值取向了。</P>

略举三例即可感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