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曹公以此隐指红楼女儿在芦雪庵赏雪的时间正是\"冬至\"时节。这与49回王熙凤所说\"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玩笑\"正好呼应。</P>
可见,那年\"冬至\",因下了一夜的大雪,贾府显得格外的美。于是,大观园的女儿们便去芦雪庵踏雪、寻梅、烤鹿肉、即景吟诗联句,过得十分欢快。</P>
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实乃红楼群芳最为热闹的高光时刻。</P>
三、在续书里借\"消寒会\"导出</P>
不过,青葱岁月的美好转瞬即逝,后来贾府的冬至过得就不那么热闹,渐渐冷清起来。意味着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已然\"盛极而衰\",走向没落了。</P>
在高鄂续书的92回,通过\"消寒会\"描写《红楼梦》中贾府另一番不同寻常的\"冬至\",便没有红楼群芳在芦雪庵应景联诗那样的盛况与欢乐了。</P>
话说懵懂的宝玉去潇湘馆看望林黛玉,又被哄回怡红院后,从丫环袭人的口中得知贾母\"没有问眼下说什么来着\",以为老太太忘了心中惦念的\"消寒节\":</P>
\"必是老太太忘了,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喝酒说笑。我今日已经在学房里告了假了……。\"</P>
这\"消寒会\"是什么节日?何以宝玉那么喜欢?</P>
据《燕京杂记》载:\"冬月,士大夫约同人围炉饮酒,迭为宾主,谓之消寒社。\"</P>
原来,这\"消寒会\"就是\"消寒社\",与\"冬至\"密切相关,最先是唐代文人士大夫冬日消闲取乐的一种集会。到了明清时期,也成为富豪贵族之家的雅聚方式。</P>
尤其在老北京地区较为流行,据说自\"冬至\"这天起,还有逢\"九\"一聚的说法,大家围炉吟诗作画,或雪窗对酌,以为娱乐。</P>
不喜念书的公子哥贾宝玉喜欢热闹,又爱厮混于内帷,自然盼望着\"消寒节\"的聚会活动,于是早早的在学堂请了假。</P>
就在袭人劝他\"也该上紧些才好\"时,贾母已打发人来通知他过\"消寒节\":</P>
\"老太太说了,叫二爷明儿不用上学去呢。明儿请了姨太太来给他解闷,只怕姑娘们都来,家里的史姑娘、邢姑娘、李姑娘们都请了,明儿来赴什么消寒会呢。\"</P>
由此,贾宝玉欢天喜地参加贾母举办的\"消寒\"家宴。这\"家宴\"也很精致,只见\"一字摆开的两桌丰盛饭菜……。\"</P>
只是,这年\"冬至\"冷清多了,已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宝钗假说\"身体不好\"没来,邢岫烟知薛姨妈在坐便没参加,王熙凤也因婆婆先到兼之遇司棋的母亲告之下情,说司棋与潘又安双双殉情而死得\"两口棺材才好\",便耽搁了些许时日才到……</P>
故这年贾府的\"消寒会\",也就是有\"小年\"之称的\"冬至\"便极为萧瑟,林黛玉虽说参加,也没活跃出多少其乐融融的大家氛围。</P>
贾母等人吃过\"冬至\"家宴,也就散了。</P>
这样的场景描写,寓示着贾府大厦将倾。很显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贾府真正到了\"盛极而衰\"步入没落的境地了。</P>
综上可见,曹公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冬至\"之所以惜墨如金,仅仅在三处略有提及,自然是提醒列位看官需得细细感悟,才晓个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