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何以说罄竹难书的慈禧太后也有温情干练的一面?(2 / 2)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首诗便是慈禧太后为她的母亲富察氏所作的七言绝句。

当时正好是富察氏的六十大寿,慈禧太后正与钮祜禄氏联手,处在"两宫垂帘听政"的关键时期,忙碌于与外国使节商议大清朝外交事宜。

虽说母亲入住的锡拉胡同宅邸与她所在的紫禁城仅咫尺之遥。慈禧太后还是抽不出身为母亲祝寿,只好安排近臣代表自己送去很多贵重的礼物,还亲笔写下这首祝寿诗,裱好后一同送去,向母亲表示感恩之意。

可见,慈禧太后拳拳孝顺之心,她对母亲还是有情有义的。

三、慈禧的干练

此外,对母亲感恩的慈禧太后工于书法,还有文艺方面的爱好,在诗词方面亦勤于练笔,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她原本不是讨人厌恶的女人,早在咸丰帝执政时,即考虑到丈夫体弱多病,还常代他批阅奏章。

也许恰是这样的因缘际遇,使得深居后宫的慈禧太后有了强烈的"干政"欲望,兼之她又极度自私,便在极端渴望掌控皇权的道路上狠毒残忍,手段无不用所其极。

这也显示出她行事极为干练的一面:关键时刻,当仁不让,能以雷霆手段果敢杀伐。

如与慈安太后联手,与咸丰帝遗命的"顾命八大臣"对抗,冷酷地处死大学士肃顺,逼死怡亲王载恒、郑亲王端华等。

后来又毒死慈安太后,自己"西宫独掌","卸磨杀驴"免去辅政且出了大力的恭亲王奕?,独断朝纲。

"垂帘听政"及再度训政期间,铁腕整饬吏治,重用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能人汉臣;重用"洋务派",发展军用民用工业,使得晚清有了昙花一现的"同治中兴",有了一定的经济发展,延缓了晚清灭亡的进程。

期间,慈禧太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苗民起义,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干练。只不过,她的"垂帘听政"早已偏离了国本,使得其"干练"带来的其实是更多的恶果。

慈禧太后晚年也深知难掩自己祸国殃民的罪行,故在去世时,留下忏悔的遗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慈禧太后的多面人生,让人不甚唏嘘。

可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哪怕是臭名昭着的大反派,也不全都是恶,也有善的一面。所以,正确评价一个人,需得客观辩证看待,不可脸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