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谁下手都不重要,反正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对不对,皇兄。”
二皇子还像儿时一样去拍五皇子的头,怜爱道:“大皇兄出宫了,只剩下你我二人抱团取暖,往后还要皇弟多多照拂。”
五皇子在心中冷笑,二皇子的语气仿佛自己就是大皇子的接班人,对东宫之位势在必得,若是父皇看的是年龄就好了,还有母后,完全没有考虑过他啊!
皇后莫名地来了这么一出戏,给刚刚父子团聚的皇帝添了堵,等到晚间听到暗卫传来的官报,得知萧佑在岸南书院与一帮学子讨论起世家与寒门之争的话题。
暗卫将萧佑的观念只字不落地呈上来,朱允挨字挨句地看着。
“我不认为世家的优越全无道理,他们依靠的是深厚的家族背景,家族是名门望族,世代相传,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权力,在我等看来似乎并不公平,但其祖上的付出呢?”
“如今的世家子弟享受的是祖辈、父辈积累的人脉与资源,这是他们出生时就决定的优势,但谁说他们就不会日落西山?除非辈有人才出,不然家族势微只是迟早之事。”
“而寒门子弟比起世家子弟来输在没有更多的财富、更好的教育,但先帝改革了科举,让世家子弟与寒门子弟可以同场竞技,鼓励民间书院百花齐放,何尝不是在鼓励公平?”
“在我看来,事实难以更改,但寒门子弟可以靠汗水与勤奋来追赶,对于陛下而言,世家过于蓬勃也并非好事,也需要寒门子弟上位以平衡。”
“我等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擅长之处发扬光大,将来就算科举不利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因为考试失利而一蹶不振。”
暗卫的字迹极小,笔迹慌乱,显然是因为萧佑语速极快的原因。
“我年幼得名于我来说是一种压力,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必定要登顶方能不负十岁时的盛名,但我从来没有这么觉得,若是科举不利,未来能学有所用便是极好的。”
“大楚王朝若要蒸蒸日上,士农工商都要百花齐放才可,所有人都需得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方才有海晏河清的一日,诸位师兄,我冒昧了。”
看到最后那一段,朱允的心几乎要跳出来,他激动地将上纸张上的内容看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将每一个字都清楚地记在脑子里才恋恋不舍地将其烧毁,嘴角都压不下来。
丁公公知道皇帝舍不得,恨不得将那位公子的每个字都刻在脑海里,但现在哪能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宫里的这些位都不是好惹的。
皇后因大皇子和程尚书之事心绪大乱,就有人趁机下手,趁她病,要她命,毫不留情!
今日若不是二皇子与五皇子得力,皇后的处境定当比现在凄惨。
若他们知道小公子的存在,岂能留活口。
看着那堆灰烬,丁公公心中感慨万分,恰好太后宫中来人回话,还是刚才的小李公公。
要说这位也是能成大器的,起码面上表现得不卑不亢,现在还敢堂堂正正地过来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