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管承沿怒江一路南下,到达出海口。在攻打出海口城池之时,却发现这城池不是掸国的,也不是膘国的。
经询问,得知竟然是一个叫直通国的城池。管亥通过所谓的“直奸”指引下,一路杀到直通国的国都。
直通国的国王也很干脆,管承大军刚到,他就立刻投降了。
不但直通国国王自己投降,还向管承介绍了和自己一山之隔的东邻——堕罗钵底国和金邻国的详细情况。
管承当初只想快速将掸国灭掉,所以并未向东出兵。等到了卑城后,将实情告知张亮,请张亮决断。
张亮此时很想去将这些城池攻下,但是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攻下这两城后,东面还有真腊和扶南两国。
再往东就是占婆国和交州,现在掸国和膘国刚刚拿下,形势还不是很稳,一旦东征,后方再出现叛乱,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张亮拿下这两个国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开南面海岸,方便与西方各国通商贸易所以,张亮只好将东征之事,暂时搁置。
张亮当众宣布,将水军正式更名为,中华帝国海军。任命管承为中华帝国海军总司令,甘宁为副总司令。
然后,张亮又命令管承甘宁二人,将掸国、膘国、直通三国军队熟悉水战者,全部编入海军。二人闻言大喜,纷纷谢恩领命。
张亮又命招募各国工匠,打造大船。这些大船是,张亮仿造当初郑和下西洋时,所乘坐的福船。
一个月后,由于张亮命管亥,率领军队不断在各占领区巡防视察。
掸、膘、直通三国百姓,见管亥军队对他们秋毫无犯,而且有时还帮他们做一些事情。
三国百姓也都开始认可了他们,三国的局势彻底稳固住了。
管承和甘宁二人,也从各国军队中挑选出水性极佳的水军,再加上原自己所统率的水军,现中华帝国海军一共有七万多人。
由于福船还在打造之中,所以海军的训练还是以普通船只为主。张亮命令,只要福船打造成功,立刻分批投入训练。
两个月后,福船全部打造完成,海军也训练的差不多了。
在这两个月里,管承对海上气候的把握,以及海风海浪等等,让所有海军士卒,都彻底服了管承这个海军总司令。
甘宁佩服的看着管承,在这两个月里,甘宁的进步也是非常大。训练期间,管承不止一次在张亮面前夸赞甘宁。
张亮看到海军已经完全成熟,决定择日启航,让海军前往西方各国。
一方面,是为了宣扬中华帝国军事实力,让所有西方国家提到东方,就是中华帝国,而不再是汉国。
二方面,是要通过绝对的实力,“让”西方各国与自己互通贸易,让益州的特产,销往世界各地,彻底打开益州的商业繁荣。
十月十八日,伊洛瓦底江出海口,中华帝国海军总司令部。
中华帝国海军抽出五万大军南下,留两万军队驻防海岸。中华帝国海军举行了誓师大会,然后杨帆启航。
管承进临行时,张亮交给了他一张“世界地图。”并告诉管承,让他务必达到终点站,寻一些当地土特产。
张亮刚回到卑城,松下一口气。门外守城士卒来报:“陛下,卑城北方出现大量军队,约十几万人。”
张亮闻言一愣:北方?十几万军队?难道是益州丢了?所有军队逃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