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景樾在甘州呆不过三日就要回都城,李卫亲自在城门下送他。李乐之也跟了去。</P>
“你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都不知道能在甘州查个啥。”</P>
李乐之骑在马上,对着崔景樾抱怨。李卫转过头来瞪了李乐之一眼后,瞬间变成慈祥的长辈模样对着崔景樾说道。</P>
“崔公子此次来是替陛下公干的,自然不能耽误。”</P>
“李将军言重了。”</P>
崔景樾站在马车外对李卫鞠礼,一月多来的奔波和吹了一晚的冷风还是让崔大少爷的身子骨受了寒,连马都驾不了,只能坐马车回去。</P>
李乐之看着崔景樾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翻身下马,推着他就往马车里挤。</P>
“好啦,说说说,哪那么多客套话,这是风口,你还觉得自己能抗几下?”</P>
李卫见自家女儿如此不顾男女大防的就逮着人家未成婚的少年郎进马车,不由暗自扶额,果然,如周澄芸所说,他们的女儿还是个不通情爱,不懂矜持的憨子......</P>
李乐之和崔景樾一进马车,神色就变了一变,她坐在崔景樾对面,沉声道。</P>
“既然是你三叔查魏胄叛国一案,我就同你说说我的猜测,我总觉着这事不止是魏胄一人谋划......”</P>
李乐之双手环抱,想起捉拿魏胄时,魏胄的反应。</P>
“那日我痛骂他叛国叛君,他如何都没有反驳,可就在说到他对不起先太子的器重时,他独独有了反应,一直说自己没有对不住先太子......这话让我总觉得还有些什么人也牵扯在内,你回去和你三叔说说,一定把这案子给查个清清楚楚,彻彻底底。”</P>
李乐之眼神中闪过狠色。</P>
“所有牵扯害死郭将军他们的人,都要付出代价!”</P>
这是她逃出疏勒所立下的血誓,不成,便不配为人!</P>
崔景樾在一旁一直沉默,看着李乐之良久,才点头承诺:“你放心,一定查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P>
为你报仇......</P>
——</P>
崔景樾的车队已经行的不见踪影,李乐之才调转马头和李卫一道回了甘州城。</P>
如今虽说阿史那奎铎已死,维鹘部的药罗葛裴罗成了西州新王,他也送了谈和的国书来。可毕竟新王年轻,纵使有神女旨意,还是有不少部落公然反叛药罗葛裴罗的统治。</P>
作为一国之帅,李卫既然收了人家甘愿臣服景朝的国书,自然也要出兵支持这年轻的西州新王。</P>
当然这不只是李大将军的意思,也是坐在都城太极殿中的皇帝的意思。</P>
且助这自愿归顺的新王整治西州,顺道也有了正当的理由将那些有不臣之心,包藏祸胎的小国部落给一道收拾了。西州安定,于大景终究利大于弊。</P>
……</P>
“卒兵李惟安,系出抚远将军郭孝常部下,以战朔夜,吠戎,维鹘等九部,擒敌首三十八人,解甘州围城之乱,记一大功。”</P>
李乐之单膝跪在练兵场高台之上,她以手作拳叩地,听着薛延寿宣读着封将书。耳边却也响起在她及笄礼时,皇帝给她的另一封册封诏书。</P>
【宜阳长公主与镇军将军之女,李氏乐之】</P>
“守卫甘州之战中,射杀北王庭左贤王,记一大功。”</P>
【淑慎敏言,勤勉柔顺,雍和粹纯……】</P>
“虽深陷敌营,仍斩杀敌首阿史那奎铎,生擒叛贼魏胄,记一大功。”</P>
【……即册封为正三品敏成县主,享食禄千石,封邑百里。】</P>
“即授正七品昭武校尉,赏金百两,布帛百匹。”</P>
薛延寿将诏书在手中一收,递给跪在面前的李乐之。</P>
“李惟安,受旨谢恩。”</P>
轻飘飘的册封书拿在手中,可却又那样重,重过当年册封县主的宝册玉书,也重过周靖川亲手戴给她的赤金凤钗......</P>
李卫走到李乐之跟前,伸手将她扶起,厚重的手掌拍在她的肩上。</P>
“大景有你这样骁勇的士兵,是大景之幸。”</P>
“你爹娘有你这样的孩子,也是他们的骄傲。”</P>
湿润的雾气蒙上李乐之的眼眶,她紧紧咬住嘴内软肉,才不至于失态。</P>
“谢大将军谬赞。”</P>
李卫拉她转过身来,对着高台下所有人。众将士皆举起手中长矛刀剑,高声庆贺着台上那个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同袍!</P>
“好!好!好!”</P>
赵霁最夸张,不知从哪找了块红布,在上面写着“惟安最英武”几个斗大的字,绑在长矛上,使劲在空中挥舞,倒叫李乐之看了生生憋回眼中的水汽,“噗嗤”一声笑了出来。</P>
......</P>
白日里的犒赏礼已经过去,所有在此战有功的人都得了奖赏,赵霁作为向甘州报信和跟着李乐之一起去偷袭三十六部的人,也被大封特封了一番,与李乐之一道做了个正七品的校尉。</P>
可他却有些闷闷不乐,拉了李乐之就坐在一角喝酒。</P>
“怎么,今日这般开心的日子,你还不高兴了?”</P>
李乐之拿过他手中的酒坛,放在手肘下,歪着头问他。</P>
“不是,我就觉着丢脸。”</P>
赵霁侧坐到一边,嘟囔开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