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分析:“假设有遗诏,而外祖父你却毫不知情。你仔细想想,在那等情况之下,除你之外最受先帝信任的人是谁?”</P>
裕郡王不用思考,脱口而出:“应当是先帝的贴身内侍,孙保全。”</P>
“他自小便跟着先帝,忠心耿耿,可以以命相付。不过先皇驾崩之后,他立马便触柱而亡随先皇去了。”</P>
沈宝昭凌白玉般的指尖轻轻绞着帕子,秀眉微蹙。</P>
睫毛下垂将一双眸子淹没,倏地,抬起眼皮,眼中闪现光亮。</P>
“不对。孙公公的举动不对。”</P>
此刻裕郡王倒是好奇了起来:“如何不对?”</P>
沈宝昭语调平缓,娓娓道来:“就外祖父所言,孙公公与先皇一同长大,极得信任,甚至将先皇看的比命还重。</P>
那么他就不会在先皇驾崩之后立即触柱。”</P>
“君主崩逝,需得停灵七日。停灵完毕之后,还要将灵柩移到殡宫之中停放。再由钦天监选以吉日入葬皇陵。</P>
试想若孙公公真的一心为先帝,在先帝还未曾入土为安之时,如何放心的下就这么撒手随之而去?”</P>
“必定是他为先帝做了什么,而又深恐暴露,这才立马自戕。”</P>
裕郡王不由得抚掌,眼中赞赏之意毫不掩饰。</P>
沈宝昭并未受到影响,而是继续又抛出疑问来。</P>
“先帝驾崩之前,有多少人到场?宝昭私以为,若要查遗诏的下落,应先从到场之人入手。”</P>
裕郡王点了点头,但很是为难:“当日各股肱之臣几乎全都在场。怕是目标太广。”</P>
沈宝昭挑眉惊讶,这她倒是没料到,或许先帝就是要用障眼法,人越多,持遗诏之人越安全。</P>
“那咱们再换个角度想想。按理来说,此人拿到遗诏,应当立即公布出来,让先皇江山有正统可承继。</P>
可却为何隐忍不发,而是将遗诏藏了这么多年呢?是有什么疑虑?还是被什么掣肘?</P>
亦或是遗诏中继承江山之人,还太过弱小,不得不等待时机呢?”</P>
话毕,沈宝昭眼神定定地望着裕郡王。</P>
而裕郡王似想到什么一般,双手用力地捏着椅子两边的扶手,指尖发白。</P>
微微颤颤地站了起来。</P>
望着沈宝昭,眼中的震惊之色暴露了他。</P>
外祖父定然有所断定遗诏中所立之人!沈宝昭心想。</P>
她上前扶起裕郡王,只听得他小声且郑重地嘱咐:“昭昭,今日之言。出你口,入我与你外祖母的耳。</P>
再也不要对人言。”</P>
沈宝昭知道兹事体大,她也不敢胡乱在外人面前猜测。</P>
“祖父。”一声低沉的嗓音响起。</P>
厅内三人皆转头看向隔扇之外。</P>
背着光,沈宝昭见到一个单薄却傲然挺立的身姿,大步跨过门槛,由外而来。</P>
萧厉身上还穿着暗红色的官袍,对着裕郡王夫妇见礼。</P>
“你不是上衙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裕郡王冷声开口。</P>
萧厉倒依旧淡淡的,回道:“想到有一事请教祖父,半路便返回了。”</P>
“至于什么时候到祖父的院子,应当是从祖母打翻茶盏那会儿。”</P>
也就是说,该听的不该听的,他全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