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孔永超的事,朕也反思了许久,方才觉得对你们太过放纵,为了肃清朝纲,此次科举由梅太傅主持操办,孟爱卿从中协助。”</P>
此话如一声雷炸在朝臣心间,顾朝的科举一直采取的是逐一公布的形式。</P>
因每场考试都会将名单公布出来,朝中的势力在最科举开始就盯上这新鲜的官员。</P>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塞自己的人进去,可陛下是个不怕麻烦的,每场殿试他都会亲自考察,只要发现不对,就会彻查到底。</P>
曾经有官员不信这个邪,用尽手段将自己的门生顶替进去,在殿试时被一举抓到,不仅那个官员,当年所有主持科举的官员都受到了惩罚。</P>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朝臣们都歇了塞人进去的心思,转而开始提前招拢门生。</P>
因此,每次还不到殿试,参与科考的考生大都有了想投入的门下。</P>
也有一些不愿和他人同流合污之人,但这些终究是少数。</P>
在这等便捷的科举模式下,朝中的大臣有着显而易见的派系。</P>
最初,顾敬泽并没有将这种风气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只要你能在官位上做出实事,朝臣之间互有牵连算不上什么大事。</P>
可近两年他慢慢发现不对,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无门无派的朝臣很难在朝中站稳脚跟。</P>
即使他们凭自身的才能坐稳重要的位置,也会因为官官相护而无法有效制止朝中的罪孽。</P>
这种发现如当头一棒将顾敬泽打醒,他深知不能放任这种形式下去。</P>
如今孔永超的事正好是个绝佳的借口,可以让他慢慢腐蚀掉大臣的关系网。</P>
朝臣们自然明白陛下的意思,他们的脸色都很凝重。</P>
对在朝为官的人来说,多个朋友、多个门生就是多条路。</P>
毕竟人人都会犯错,若朝中大臣互相提防,没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拉下去。</P>
可如今陛下的举动是想断了他们的后路。</P>
朝中谁不知道,梅太傅是陛下一手培养起来的,他是绝对的皇权拥护者。</P>
再加上近段时日京城中关于他和长公主的传闻,他站在陛下那边是毋庸置疑的事。</P>
对于皇权中心的人来说,朝中臣子的权势越是分散,他们的皇位则更为安全。</P>
无论是为了自己日后的地位,还是为了讨的公主的欢心,梅太傅都会尽力完成陛下的旨意。</P>
而孟益谦也同样是个难缠的。</P>
当初孟益谦在科举中大放异彩,不少官员都对他抛出了橄榄枝。</P>
可他们给出的条件再好,孟益谦都没有明确回复会归于哪方势力。</P>
就在他们以为孟益谦想待价而沽时,成功拔得头筹的孟益谦谢绝了所有朝臣的来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