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敢坐在皇帝面前的人(2 / 2)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1367 字 6个月前

“四哥、十八弟。”</P>

李瑶只好向后面的李琰、李琩打招呼。</P>

“五弟。”</P>

“五哥。”</P>

李琰和李琩都礼节性的打个招呼,“你来的真早!”</P>

李瑶陪笑:“圣旨到的时候,我正要出门去豊泉寺上香祈福,因此来的早了一些。”</P>

就这样,李瑛走在最前面,李琩和李琰落后一个身位,李瑶远远的跟在后面;穿过太极门拐了一个弯,直奔昭德殿。</P>

“圣人有旨,诸位皇子到了不必通传,直接入内即可。”</P>

昭德殿门前的台阶上站了一名中年宦官,怀抱拂尘施礼。</P>

“多谢!”</P>

李瑛叉手回礼,拾级而上。</P>

其他三王紧随其后,登上大理石铺就的台阶,迅速进入了昭德殿。</P>

只见李隆基居中高坐,面色凝重,显然正在克制着怒火,高力士站在他的身后,脸上古井不波,好似老僧入定。</P>

在丹陛的下方站着十几个身穿紫色官袍的大员,俱都是当朝三品以上。</P>

其中有当朝首相、中书令李林甫,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牛仙客,尚书左丞相裴耀卿。</P>

说起今年五十六岁的裴耀卿,算得上一个大好人,他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了四年,可谓兢兢业业,但因为受到好友张九龄的牵连,被一同罢了宰相。</P>

张九龄被逐出京城,贬往荆州担任大都督府长史,而裴耀卿则被免去宰相之位,改任尚书左丞相。</P>

虽然还保留着丞相的头衔,但却被罢了“知政事”的权力,成了一个荣誉头衔,已经不再拥有宰相的权力。</P>

此外还有年过花甲的太子太师萧嵩,太子少师、工部尚书韩休,这两位也都是做过宰相的人,近年来差不多已经退居二线。</P>

除了这几位现任以及前任宰相之外,下面还站着吏部尚书韩朝宗、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萧炅、御史大夫李适之、刑部尚书陈希烈、礼部尚书王琚、左金吾卫大将军陈玄礼、右金吾卫大将军王忠嗣。</P>

可以说,在京城排的上号而且有实权的官员,此刻几乎都出现在了昭德殿。</P>

除了这些大唐帝国的股肱之臣外,大殿上还有一个身穿黑色蟒袍,年近六旬,正襟端坐在椅子上的王爷。</P>

这还是李瑛穿越后第一次看到有人敢在李隆基面前坐着,今天算是开了眼界。</P>

只见此人相貌和蔼,须发微白,身材中等,一双眸子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表情淡定自若,即便坐在大唐天子的面前,依旧毫无紧张和压迫感。</P>

“普天之下,能在李隆基面前这般从容的,也只有他李成器能够做到了!”李瑛在心里暗自嘀咕一声。</P>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隆基的大哥——宁王李宪,表字成器。</P>

当年,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一党,将相王李旦扶上帝位。</P>

问题出现了,究竟是应该立李宪这个嫡长子做太子,还是立李隆基这位力挽狂澜的老三做太子?</P>

当时,李隆基虽然支持者众多,但以太平公主为首的派系,及大量朝臣都支持李宪做太子,如果他想争夺储君之位,鹿死谁手,犹未可知!</P>

但李宪表现出了高风亮节的气度,对皇帝李旦以及朝臣说:“国泰则立嫡长,国难则优有功。临淄王居功至伟,当为储君。”</P>

于是,在李宪的极力支持下,李隆基最终登上了皇帝之位。</P>

李宪对李隆基的支持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他平日里做事谨慎,绝不结交大臣,更不妄议干涉朝政,深受李隆基的尊敬和爱睦。</P>

即便到现在,李隆基已经做了将近三十年的皇帝,依旧对李宪尊称“皇兄”,每次见面必然赐座。</P>

李宪身上除了宁王之外,还拥有一堆官职,譬如太尉、太子太师、太子宾客、扬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这还是在辞去了太常寺寺卿的情况下。</P>

李宪之所以辞去太常寺寺卿,就是因为这是九卿之一,必须每天参加早朝。而他头上的其他官职都是荣誉头衔,没有什么实权,不用参加早朝。</P>

“儿臣拜见父皇!”</P>

李瑛先对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作揖施礼,接着又向宁王作揖,“侄儿李瑛拜见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