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同窗好友(2 / 2)

子珩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的表情,接着回答道:“正是,听闻他当年与你一同考取功名入仕,最终仅做了一年便请辞离开,你可知道背后的原因?”</P>

“刘兄他,”话刚说出口,王绩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连忙改口说到:“刘学育他是一位不可多得人才,他不仅学识丰富博闻强识,而且常常能引经据典为针砭时弊,心怀天下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而乐。怎叫一个风华正茂的风流少年郎!在南邺为官的那一年,他大胆改革做了多件实事,只可惜一年未到突然提出了要辞官返回自己的家乡。”</P>

“自从他离开南邺,我们便再也没有见过。曾听闻他回到桑城后,积极修河道改变了桑城长期缺水缺粮的状况。又重视教育开设书堂,倒也是让人敬佩。再之后便彻底失去了联系。”</P>

眼神的光也逐渐暗淡,从他的语气中依旧能看到他对刘学育的崇拜和敬佩。</P>

王绩此刻还不知道皇上为何突然问起自己这位老友,只当是皇上登基不久,根基尚未稳定需要提拔自己的人。</P>

“或许是要召他回来做官?”,王绩在心里暗暗地想着。</P>

“他死了”,子珩轻声的回复,却像一种大山兀地落在身上,彻底打破了王绩最后的猜想。</P>

原以为终会相见,没成想收到的却是朋友的死讯,此生再无相见的机会。</P>

如同五雷轰顶,五感尽失,只是在皇上面前不得不强装镇定。</P>

“桑城前几个月大旱导致灾情,刘学育向朝廷的求救信一直未能送到。于是他在两个月前亲自出发前往南邺为桑城百姓发声,却在中途失踪被害,目前尚未找到尸首。”,子珩望着他解释道。</P>

“皇上,未能找到尸首怎能算作死亡!”,王绩忽然仰头高声问道,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匆忙跪下。</P>

子珩起身走到他面前,扶王绩起身,拍拍他的手宽慰道:“这件事情背后必定有隐情和阴谋,今日叫你来也是为了确认刘学育是否在南邺有仇敌?”</P>

王绩还在老友死亡的悲伤中,双眼发红身体也不自主的抖动,他强迫自己镇定地回答:“刘兄当年在都城为官时间不足一年,据我所知尚并未树敌。难免有人有人嫉妒他的才能?但他已经返乡做一名乡野小官八年之久,何至于让人怨恨至今也要杀了他?”</P>

子珩见时机成熟,便提议道:“所言极是,只是这件案子有可能牵涉极广背后定有隐情。须找到一个信得过的官员来彻底调查,王大人可有推荐?”</P>

王绩不假思索地再次跪倒在面前,用坚定不容拒绝语气自荐到:“微臣王绩,恳请圣上准许由我来负责这刘学育失踪案的侦查,臣定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