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幕,也正面验证了湘王朱柏在医疗方面,具有何等的前瞻性!</P>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时珍才愿意肝脑涂地,誓死追随在他身后。</P>
他缓缓将这个故事,告诉给了朱元璋。</P>
末了,说道:“陛下,以小见大,老朽的心意,想来陛下现在可以明白了吧?”</P>
不得不说,即便是朱元璋,在听完这番话之后,也不由对老十二刮目相看了。</P>
原先,他在应天府的时候,便一直闭门不出,整日里苦读各种书籍。</P>
在朱元璋看来,这种事情是没甚么大用。</P>
但现在,却彻底让他有了改观。</P>
老十二不是死读书,他是将书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啊!</P>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眼前这位老先生,才如本朝的状元、榜眼一般,宁愿舍弃高官厚禄,也要追随他。</P>
这不由让朱元璋的心里,暗生了恼怒:他老十二区区一个藩王,你们这些人凭什么要去投靠他?</P>
留在应天府,咱分明是可以将尔等培养成太子朱标未来的左膀右臂!</P>
等到那个时候,你们一个个的权倾朝野,要什么是得不到的?</P>
竟然如此眼光浅薄……简直可恶!</P>
一念至此,他自然是对李时珍没了什么好感。</P>
“老先生,那赈灾救灾的册子,你可有随身携带?”</P>
“有,请陛下过目。”</P>
李时珍从怀中掏出了耗费他与湘王无数心血整理出来的册子,恭恭敬敬呈给了朱元璋。</P>
随手翻了翻,朱元璋心中更是惊骇。</P>
这册子做得极有章法,每一条每一项,都列举得清清楚楚,第一步要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条理清晰,严丝合缝!</P>
不说别的,只要将这小册子全国推广下去,往后赈灾救灾,伤亡人数绝对能够降低许多!</P>
这对于稳固大明国力、抚慰百姓情绪,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P>
朱元璋心中转了十几个心思,忽然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定一般,将这赈灾、救灾的册子拍在桌子上,哈哈大笑起来。</P>
“好好!李时珍,献册有功!咱封你为太医院首席院使,食五百户,属整四品官职!赐大本堂西席,亲授太子医术,常伴东宫!”</P>
李时珍神色不变,并不在乎吴伴伴在旁催促他跪下领旨谢恩。</P>
“怎么,李先生可是有何不满?直说便是,咱有求必应!”</P>
“君无戏言?”李时珍终于开口了。</P>
“那是自然!”</P>
“好,多谢陛下,老朽唯有一个愿望,希望陛下成全——收回陈命,老朽只希望能追随湘王左右,为医道再谱新的篇章。”</P>
闻言,朱元璋怒不可遏,倏然起身,杀气腾腾地盯着李时珍。</P>
“咱好话歹话说尽,你就硬是不答应是吧?这天下,究竟是咱说了算,还是他老十二说了算!”</P>
“这大明,自然是陛下的天下。”</P>
面对朱元璋的滔天怒火,李时珍却怡然不惧,镇定如初。</P>
“不过,老朽志在追随湘王,并不在这朝廷之中。”</P>
“咱若是非要把你留下呢?”</P>
李时珍洒然一笑,对着湘王府的方向遥遥拜了一拜,语气平缓。</P>
“此番,老朽追随湘王一道前往应天府为皇后治病,便已经将生平所学全都写成了书册,留以后人学习、使用。”</P>
他镇定自若地继续说道。</P>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P>
“老朽能在死前追随湘王一段时日,此生已是无憾矣。”</P>
说完,他便闭上了眼睛,一副引颈受戮的模样。</P>
朱元璋捏紧了拳头,端的是想要将他这般不识时务的东西给一刀剁了。</P>
但考虑到对方是当真救活了马皇后的性命,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绝不能如此恩将仇报。</P>
最终,朱元璋也只得冷哼了一声,留下一句“我这太医院,多的是人才!你不愿意呆,有的是人愿意!”</P>
说完,便不再理会李时珍,气咻咻地拂袖而去。</P>
······</P>
兄弟们,热腾腾的加更奉上!</P>
这章是三千字的大章!</P>
祝兄弟们看得开心!</P>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