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弘治年间始,西洋人驱船来到东方,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他们已先后侵犯国满剌加国、暹罗国、渤泥国。这些都是朕治下的属国,朕也一直在考虑,该如何处置此事,恰好皇长子提出大国战略的构想,半年来,朝中内外议论亦是不少。令朕感到意外的是,朝堂上竟是支持居多。”
皇帝的视线微微转动,落在载垨的身上。
这件事的确出乎朱厚照的预料,
一般来说,纯粹的扩张政策会很受老一派官员的反对,
他们害怕过分的扩张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国家衰亡。
但这次宫外的声音确实都是大部分支持。
事后考虑原因,
一个是大皇子的身份起了作用,他好不容易弄出一样事得到皇帝的重视与鼓励,并叫他多与有识之士商议,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大部分也是礼教观念重的官员,其中不少人应该是为了他而支持。
第二是朱厚照多年对利益格局的塑造起了作用,大明如今半大陆半海洋国家,从社会生产上来说是半农业半商业国家。
一众勋臣武将一手靠着海贸分利、一手靠着扩张封爵,他们为什么反对?
第三个,则属于是博望侯景旸的功劳了。因为他,大明不少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看的第一幕,就是西方人对弱小民族国家的屠戮与蹂躏。
大明与属国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今天大明不管属国的死活,等到起视四境,西洋人到了大明的沿海又该怎么办?
当然了,还有一个更现实的理由:皇帝支持,你反对,你还想不想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