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简单的心情波动(1 / 1)

“老板,这几个哨子多少钱?”周六的早上,武元胜在太桉古玩城逛,看见一个售卖瓷器的摊位上,卖的有大公鸡形、鸽子形、蜗牛形等形状的口哨。考虑到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他打算买点礼物送给武淇跟武洺。以前有这样的哨子,他都是卖掉换钱的,现在不缺钱了,反而是回头开始买一些东西。售卖瓷器的摊位,卖的东西都是现代的物件,没几样老货。就连这几个哨子,同样是新的。“你全买吗,全买的话,6个一起给200块钱。”摊主看了他一眼,想了想之后说道。“全买!一起给你100,这样的哨子,网上几块钱一個,好点的,也就十几二十块钱,能卖我就要,不行我就从网上买!”现在逛古玩市场,在买一些东西之前,他已经开始习惯用手机搜索同类型的物品了。有“高科技”用,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漏洞”,查一下价格,自己心里有数,捡漏的同时,也能避免上当受骗。说完,他用手机上网,把相关类型的口哨搜了出来,就是几块钱到十几二十块钱一个。“你看看这些哨子的价格!”说着话,他把手机递给这位地摊老板看了一会儿。“100就100,你拿去吧!”知道了网上同类型口哨的价格,老板同意了。扫码付了钱,把哨子装起来,他就离开了这个摊位。地摊上买,主要是不用耽误时间,拿回去消消毒,就能使用。(武元胜知道,对于哨子,空心吹跟装了水后吹,声音是不一样的。小孩子,对于一些新玩具,都有好奇的心理。儿童节,送这样的礼物给武淇跟武洺玩,估计他俩都会很高兴。)

“武老板,你不是喜欢照片吗,我这里又收购了一些照片,你看看要不要?”走到售卖旧书的李老大摊位前时,他的老婆看见了他,跟他打着招呼道。“是吗?那我看看!”买他们的照片,也不是第一次,这几年从她手里买的,至少也有四五十本了。很快,李老大的老婆就拿了一个黄色的布袋出来,里面看上去装有东西的样子。打开布袋,她“一股脑儿”把里面装的物品都倒在了地上。有一本老相册,另外还有一些散着的照片。散着的看上去全部都是黑白的。武元胜先把相册拿在手里看了起来。翻开第一页,上面有一张家庭的合影照,写有日期:1955年春节。年份也算是比较早了。照片中有七人,两位老人,以及五名应该是老人的儿子的人。老人的儿子,最大的看上去有40岁左右,最小的也有十五六岁。二老坐在前面,五个儿子站在身后。从人身上的衣着、气质看,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很有身份地位的那种。往后翻,有他们某位儿子、儿媳的合影照、在京城各个主要景点的照片。看照片上面的伟人挂像以及语录文字,后面的这些照片年代也都很早,基本上都是70年代之前。往后又翻了几页,突然间,他看见了一张“老人入棺”的遗照,是之前那张家庭照的那五个儿子的父亲。这个让他心情瞬间有了一些波动。人啊!无论怎样,最终都会走向这一步。遗照的周围,有很多人送的花圈,另外还有人在观看遗容,这些人,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而这位老人,从照片上看,肯定也是干部,并且还是高干,官职曾经至少能对应厅级。往后继续翻,连着的一些,都是“入棺为安”,被人瞻仰遗容的照片。

其中有他的老伴、家人悲伤送行的照片。有一张“棺椁”近身照,还能看见面上放有“勋章”。最后,就连老人被老式农用车“送上了山”,下葬时的照片都有。(那枚勋章,不知道有没有随着老人一起入葬。)

除了这位老人的,后面还有他的老伴的“遗照”,那个要晚一些,照片不是黑白,而是彩色。葬礼的规模没有之前的大。以前收购的照片,没有遇到这种,大多数都是普通照。看完相册里面的照片,他又开始看起了那些散着的照片。这些照片比相册里面的更多。同样有京城以及其它各地景区、火车站、汽车站前的照片。小孩的百日照、周岁照、少年时的照片。老人老家的照片。几张七八十年代的毕业照等。再往后看,他还看见了几张六七十年代的“伟人照”。“这些照片多少钱?”看完之后,武元胜问李老大的老婆道,毕竟李老大不当家。“你给300块钱吧,这些一共150张肯定是有的,一些照有伟人挂像景区的照片,那个很少见。”“300元,有点贵了,给你200,那些遗照很影响人的心情,大多数人看见了,肯定不会买的。”这样说,只是想还一些价格而已。不过他说的也是实际情况,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这样有“遗照”的照片,特别是过来逛的普通老百姓。当然,实在还不了,300块他还是打算买下来。(对于重活一世的人来说,生死他早已经看透,“入棺为安”,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简单的心情波动,他又保持了内心的平静。)

“那好吧,200就200,伱拿去好了!”李老大的老婆简单想了想,答应了。付了钱,武元胜把照片重新装好,然后拿着又逛向了其他人的摊位。那些售卖假货“工艺品”的地摊,他肯定不会浪费时间多看。接下来的时间,他只是在售卖一线物品的熟人摊位还有那几个经常去拆迁区转或者是到一些老旧小区摆地摊收购物品的摊位看了看。一线物品,那些钱币、杂件地摊,武元胜没发现需要的东西。在那几个售卖拆迁区旧货人的摊位,他买了四摞“XX县股份合作股金凭证”以及两瓶“金支玉液”老酒。四摞“股金凭证”,一摞有近百张,像银行的钞票一样封着封条。这些年份是九十年代,面上盖着章子,面值100元、50元、10元的都有。以前行情好,随便一张都能卖个30元、50元。现在一摞才30,四摞合起来还有优惠,他一共付了100块钱。这种东西,他是随缘购买,虽然是小地方的,也是一个收藏种类。两瓶“金支玉液”老酒,被大的塑料盒子封着,是零几年的,属于“五粮液”酒厂系列,离现在差不多也有20年了。拿在手里摇了摇瓶子,看着酒花很好。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酒的信息,那时的价格是300多块钱一瓶。(那时的300多,至少是现在的1000块钱。)

这两瓶酒,他花了1200元。上午的收获,基本上就是这些。买完东西,去熟人的摊位前聊了会儿天,到十点左右,他就回家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