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儿听了,却说道:“翠儿觉得,若称法号,总觉得别扭,倒不如称您英姑,反倒显得亲热。”英子听了这话,连忙说道:“贫尼却是也有同感,就依姑娘便是。”</P>
就这样,三人边聊边走,不知不觉之间,已见前面一座堂院座落于一山坳之前,英子则告诉二人:前面那堂院便是她的居处静空庵了。罗云听了,立刻加快脚步,很快来至庵前。只见正有一出家人立于庵门之前不断地向庵外张望。英子忙对二人介绍道:“立于门前那位便是本庵主持了然师太。”</P>
罗云、翠儿走近一看,只见那庵主大概有个四十七八岁的年纪,虽然已算是暮年之人、看上去却是精神矍铄,尤其那双目之中,慈祥之中闪露出一种灼灼之光。显然那老尼正在为英子的安危放心不下,正在庵门外翘首以望,等着她归来。今见英子被人背负而来,连忙上前有些担心地问道:“徒儿这是怎么了?”</P>
英子看到老尼担心的样子,连忙答道:“师太不必担心,只是刚才一场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幸亏路遇这两位年轻施主出手相助,不但使我逃过一场雨淋之苦,还送徒儿回庵。”老尼听了,连忙双手合什,口中说道:“阿弥陀佛,二位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大善之心,日后必得善报。快请进庵中歇息。”说罢,转身入庵,罗云翠儿紧随其后一直进入禅房内屋。罗云将英子放在床塌之上坐好。老尼也让二人坐下。</P>
老尼见几人都已坐定,遂开口说道:“今日二位帮了老尼徒儿的大忙。日后老尼定会在佛前祈祷佛祖多多保佑二位,但不知二位高姓大名,哪里人氏?要到何处去?”</P>
翠儿答道:“小女子姓李名小翠,这位是小女的结拜兄长,姓罗名云。小女家居湘南天柱山,只因近日家中遭了些刼难,无法安身,所以到这九宫山来寻亲来了。”</P>
那老尼听了翠儿的话,不禁笑了一声说道:“结拜兄妹,这倒是前所未闻。只是不知姑娘要寻何亲人,不妨与老尼说说,看老尼能否帮上姑娘。”</P>
翠儿答道:“即使师太不问,小女也会向师太打听。小女子要寻之人是我的一位二爷。”接着便把不知已经说了多少遍的那位叔爷的特征向老尼讲说一遍。</P>
老尼听到这里,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凝重起来,原来,眼前这个小女子所寻之人的特点竟然和自已多年前曾经寻找过的人完全吻合。</P>
话说到此,必须先把这老尼的身份和来历交待清楚。原来她正是当年曾追随闯王李自成打天下,让明军闻风丧胆的巾帼英雄、李自成的妻子、大顺朝的皇后娘娘高桂英。</P>
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城后,被清军一路追杀,转战各地,高桂英也率领一支军队与李自成配合作战。后来李自成之军被围困于九宫山,高桂英即率军前去解救,不料却中了清军埋伏,一场大战之后,高挂英全军覆没,幸亏她身怀一身绝技,拼死命冲出敌军包围。眼见大势已去,自己无力回天,只好乔装打扮,只身来到九宫山,方知李自成大军也已全军覆没,而李自成则是下落不明。</P>
在她的潜意识里,再根据本地百姓的一些传言,她的心里有一个信念,李自成不会死,一定是隐与这九宫山的某个地方,谋划着东山再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丈夫和他生死与共。于是他毅然踏上了一条漫长的寻夫之路。可经过好一番寻访,却一直没有得到李自成的任何信息。</P>
这日,她到一座尼庵借宿,发现庵主乃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尼,那老尼和她一番攀谈以后,发现这位借宿人谈吐不凡,很是有些见识。于是便极力劝说她抛却杂念,脱离红尘,皈依佛门。并表示一旦自己圆寂之后,便将这庵主之位由她传承。原来这庵中除了这位老尼之外,倒是还有几位信徒,只是她们却都是毫无学识且生性愚钝之人。老尼自知自己来日无多,正为没有合适的传承人发愁,当时见了高桂英,知道了她原是一个各处漂流,无家可归的遭难之人,便生出了要收她为徒,以承接庵主之位的想法。</P>
而此时的高桂英,经过这些年命运的起优变换,再加上近来寻夫无果,原来性格上的一些棱棱角角已经被现实逐渐磨平。对于什么建功立业,江山社稷之类也已经有些心灰意冷,渐渐失去了兴趣。′自己已经产生了寻一个合适的安身之所,平平静静地度过余生的心意。当时听了那老尼的一番劝导,经过一番思量、随后也便答应下来。从此以后,这位曾经一度叱咤风云,名扬天下的巾帼英雄便削发为尼,做了那老尼的关门弟子,过上了拜佛诵经,普度众生的平静日子。不久之后,老庵主果然圆寂升天,而高桂英则顺理成章地接替那老尼成为了这静空庵的一庵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