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权倾朝野南昌王,善知进退南昌王(2 / 2)

太极殿中,一名名将士全部都半跪在地,只剩下一身浅绯色官袍的杨执柔。

“侍御史杨执柔。”赵仁本的目光落在了杨执柔身上。

“臣杨执柔领旨。”杨执柔上前,跪倒在地。

“……侍御史杨执柔,清节直行,正色寡言,先臣之风,擢领是职。亦欲天下闻之,知吾奖骨鲠之臣,来谏诤之道也。

可给事中,散官、勋如故。

钦此!”

“臣杨执柔,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执柔沉沉的跪拜在地。

从六品的侍御史,调任五品的给事中,杨执柔这一次大大的向前跨了一步。

除了之前那些在战场上拼命搏杀的将领之外,朝中也只有一个从侍御史调任五品户部度支郎中的狄仁杰能够媲美。

至于其他的,多数就是前辈了。

比如陆元方,从扬州都督府司马,调任侍御史,同时检校太子洗马,之后,很快便又以侍御史,检校太子洗马,检校洮州刺史,如今更是直接升迁为雍州长史。

从三品的雍州长史,再进一步,便是九寺寺卿,六部尚书,甚至是宰相的位置。

若是直接调任中书门下侍郎,兼任中书门下三品,那就更是令人惊心了。

但无论如何,从陆元方,狄仁杰,杨执柔的身上,也都能看出皇帝对御史的看待之重。

而当人们的目光落在御史台的时候,有两个人也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刚刚调任侍御史的,前河南县丞姚崇,刚刚从监察御史调任河南县丞的宋璟。

几年的光景,一个个都踏入了仕途的快车道。

有人这个时候,却惊讶的发现,不管是陆元方,狄仁杰,杨执柔,姚崇,宋璟,和李绚的关系都颇为紧密。

陆元方,狄仁杰曾经在洮州和李绚并肩作战,杨执柔更是逻些道监察使,姚崇、宋璟都曾经陪同李绚堪破数件大案。

人们一时间不由得为李绚的势力心惊。

更别说,还有欧阳通这个兵部尚书,刘仁轨这个尚书左扑射。

表面上看起来,说一句权倾朝野丝毫不过分。

然而真正了解这些人的人,却丝毫都不担心。

杨执柔是武后的母族子弟,陆元方,狄仁杰,姚崇,宋璟,甚至包括欧阳通,都是为人清正不徇私情的人。

左相刘仁轨就更不用多说,多年来,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为自己的儿女多做些什么,更别说是孙婿了。

消息更加灵通的人,也都知道,即便是刘仁轨也已经做好了致仕的准备,如今就看什么时候时机最合适了。

在皇帝的眼中,这些都是最知进退的臣子,包括李绚也是一样。

……

太极殿中,赵仁本将最后一封圣旨放回,然后拿起奏章,转身看向皇帝,高举道:“启禀陛下,逻些道众将封赏完毕,诸将皆按军功,各有封赏,无有错差。

另有逻些道行军长史萧嗣业,逻些道士曹参军韦弘机,昌州都督府长史张大安,昌州刺史府长史姚懿等人未在殿中,择日封赏,请陛下查察。”

王福来快速而下,拿起奏章,然后转身递到了李治的桌案之前。

李治扫了一眼,然后点点头说道:“赵相辛苦了。”

赵仁本沉沉拱手,然后退回班列之中。

李治深吸一口气,抬眼看向殿中诸将,抬手道:“众卿平身。”

“多谢陛下。”李绚微微躬身,然后站了起来。

身后众将也在同一时间站起,不知不觉中,之前的凌厉肃杀,这个时候,突然变得稳健许多。

李治微微颔首,然后说道:“众卿,蕃州战事虽然了结,但清剿地方,安抚百姓,治理民生,都需要认真妥当,不得有丝毫懈怠。”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殿中群臣同时拱手,神色肃然。

“彭王。”李治的目光落在李绚身上,李绚微微一愣,随即回过神赶紧拱手道:“臣在。”

李治忍不住的笑了,摆摆手说道:“从今日开始你要习惯,你已经是嗣彭王了,不再是南昌王。”

“臣记住了。”李绚认真拱手,说实话,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称呼。

“蕃州朕日后便交于你了,治理地方,安抚百姓,清剿匪患,安定山河,十五州之地,尽在伱蕃州都护府身上。”

稍微停顿,李治神色严肃起来,然后说道:“除此之外,往西要沟通西域,往南要往来天竺,往东要威慑五诏,边州之地,从来不是易于,你当尽心,也当小心。”

“臣谨遵陛下教诲,臣虽朽劣不逮,也必将尽心勉励,为陛下,为大唐,使蕃州安定繁荣,成边州之样。”李绚重重躬身,神色无比郑重。

“可。”李治笑了,抬手道:“诸卿,今日封赏到此,之后两仪殿中准备了百样美食,万般歌舞,请诸卿共享。”

“臣等谢陛下隆恩。”殿中群臣同时躬身,眼底深处却不由得闪过一丝期待。

当年太宗皇帝灭东部突厥,突厥可汗颉利在两仪殿为大唐群臣献舞,如今轮到了吐蕃,轮到了赤都松赞。

哪怕赤都松赞的年纪尚轻,但大唐君臣没有一个想错过这必将会在史书上划下重重一笔的大事。

甚至说不好,这在日后将会成了一个固定的例子。

灭了那个国家,就让那个国家的国王,在朝堂大殿之上为群臣献舞。

这将是何等美好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