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许柴佬(上)(1 / 2)

草原风云 湘乡人家 1590 字 7个月前

晚餐时,铁塔草草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

“今天的饭菜不合口味吗?怎么比我吃得还少?”郑和关心地问。

“对于吃我从来都不挑剔,只是现在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清闲了,肚子上竟然多出了几块肥肉,所以我打算减肥。”铁塔很是郁闷,自己还没娶媳妇呢!就这样大腹便便的实在是有损形象。

“那真是太可惜了。”郑和遗憾地说,“原本我还打算带你去吃一道名菜,这下省了不少银子。”

“什么名菜?说来听听!”铁塔一听兴趣来了。

“你不是要减肥吗?还打听这么多干嘛?”

“减肥可以少吃,但不可以不吃,这么浅显的道理你可别告诉我你不知道。”

“福寿全!这道菜你吃过吗?”

“没吃过,就连听都是第一次。”铁塔实话实说。

“我倒是听别人提起过,据说是福建名菜。”王大人插了一句,“可惜也没吃过。”

“那你们有口福了。”郑和得意洋洋地说。

“你会做吗?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手绝活?”铁塔是半信半疑。

“我是不会做,但有人会啊!”郑和命人泡上香茶,话匣子也随之打开了,“下一站我们去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当地有个华侨名叫许柴佬,上次我经过那里时曾和他有过一面之缘,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居然成为了好朋友。许柴佬祖籍福建晋江,祖上是前朝御厨,受家风熏陶他也做得一手好菜。十八岁时许柴佬跟随族中长辈来到吕宋经商,却不想差了点运气没赚到什么钱,但他没有气馁,七拼八凑借钱开了一家闽江酒楼,凭着高超的厨艺和诚信的经营,酒楼生意火爆,短短几年就积累了无数家产,成为吕宋华侨中数一数二的富商。许柴佬的招牌菜就是福寿全,这道菜是将鲍鱼,猪肚,干贝,鱼翅,海参等十几种材料放在坛中用文火熬制而成,软嫩柔滑,香气扑鼻……”郑和一边说一边擦着嘴角的口水,王大人更是听得食指大动,垂涎欲滴。

“我这辈子珍馐美味也吃过不少,唯一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这道福寿全。”郑和笑道,“铁塔王,王大人,咱们是好兄弟,有好处我肯定不会忘记你们。”

“郑大人,你可真够意思,兄弟我多谢了,呵呵!”王大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一听有好吃的当然是乐不可支了。

铁塔虽然对吃喝不怎么讲究,但福寿全乃华夏名菜,能在异国他乡品尝到这道美味佳肴,想必别有一番风味,心里也不禁有些期待。

心中有了牵挂,再快的船速似乎也变得慢了起来,这日舰队终于抵达了吕宋岛。宝船刚一靠岸,郑和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大伙往集市走去,口中还不停地催促:“快点走,去晚了没位子。”

丁二牛笑道:“您是许老板的朋友,还怕没有位置吗?说不定他早就准备好包厢在等待。”

“他又不是神仙,哪能知道我来了?难道还让他把其他客人往外赶吗?”郑和头也不回地大步往前走。

远远地看见路口矗立着一座两层酒楼,红墙碧瓦,雕梁画栋,造型古朴典雅,屋檐下还挂着喜庆的大红灯笼,极具华夏特色。二楼正中悬着一块古色古香的黑底金字招牌,上面写着“闽江酒楼”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郑和高兴地说:“没错,就是这里了,我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几人走进酒楼一看,里面的情形真是让人大失所望,宽敞的大厅内一个客人都没有,只有一个二十来岁的伙计趴在柜台上打瞌睡。

铁塔皱起了眉头,这不合理啊!现在刚好是晚饭时间,就算生意再差也总得有几个客人吧!冷冷清清的,与郑和口中所说的车水马龙简直是天壤之别。他疑惑地问郑和:“兄弟,你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郑和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难道真是自己记错了吗?不可能啊!我明明记得就是这条街,路口对面还有个米店呢!就算是我记错了,外面那块金字招牌可是货真价实假冒不来的。”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扭头一看,对面那家“钱记”粮油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不就是这里吗?

既然没有走错地方,那就开始点菜吧!可是等了半天也没见人上来招呼,郑和拍了拍桌子,叫道:“小二,点菜。”

那伙计惊得差点摔倒在地,不满地瞪了郑和一眼,擦着眼屎打着哈欠走了过来,虽然穿着华夏样式的长袍,但身材矮小,脸色黝黑,一看就知道是吕宋本地人。“几位大爷想吃点什么?”伙计有气无力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