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次争论的话题,也没有什么新意。
自然是针对杨晓明之前两场比赛状态不佳的。
“什么两场状态不佳啊,第一场他不还进了一个球吗?”
“才进一个也叫状态好?以前不是动不动大四喜嘛。”
“就是,看上一场比赛,面对垫底的球队,竟然踢了个0:0,我也是醉了。”
“说的好像是杨晓明一个人背一队的锅似的。”
“就是,足球又不是单人项目,上场比赛咱家‘明明’已经尽全力了,要怪就怪队友不给力好不啦。”
“那就拜托别平时把他吹得和一个球队的救世主一样。”
这些争论,杨晓明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这场比赛,如何完成自己的“计划”,如何向亚伯鲁伊斯证明,他的看法是错的。
伴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
杨晓明在这场比赛的表现,很快就令人折舌。
他所展现的,并非是一遇客场就化作的“屠杀者”变身。
也非前两场比赛那样的有些茫然和亢奋。
这一场比赛,杨晓明的目的性表现的很明确,但绝非不是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