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现代表江山社稷,万不可在战场上纵横冲驰。改革未成,当以天下苍生为重!”
一听李瑄决定御驾亲征,李岘连忙向李瑄劝说道。
“是啊!若太宗皇帝一般,平定天下后,坐镇都城,统御四方。才为天子之行……”
李岘话落后,裴遵庆、刘晏、杨绾、颜真卿纷纷向李瑄劝说道。
世人皆知天可汗神勇盖世,古代的霸王亦不能及。
每战必先,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
这也成就李瑄的无尚威名,为李瑄蒙上神秘色彩,让大唐百姓,以及域外胡人为李瑄编写无数离谱的传奇故事。
但宰相们认为国家蒸蒸日上之际,至尊不能以身犯险。
毕竟在战场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卿等无非是担忧朕一如往常般冲锋陷阵。然朕心中清楚,朕已不适合跃马疆场上。”
“朕御驾亲征,只是统筹全军,提振士气,以期早日结束战斗。同时,磨砺久未战争的禁军兵卒。”
李瑄娓娓向宰相们解释道。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
大唐缺乏能统领十万兵马的帅才。
武威都督李朱师老将迟暮,敦煌都督郭虚己威望和资历、战功都略显不足。
而河西又恰恰是最容易出击回纥王庭的地方,所以李瑄需要去武威军、敦煌军坐镇。
大唐当前最不能接受的是失败。
一次战斗失败,损失大唐的威望,打击百姓自信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倾耗大唐巨大资源。
李岘、裴遵庆等宰相面面相觑。
如至尊所言,他们也不好去阻止。
至尊是战神,出师则胜。
回纥可不是泥捏的,经过骨力裴罗、磨延啜两代雄主的南征北战,已经建立王朝。
大唐的十几年的剥削,使回纥王庭以“向大唐纳税”的名义,强征牧民的马牛羊,今回纥对大唐怨恨者大有人在。
如回纥不束手就擒,两方必会有一场硬仗。
“既如此,臣等预助至尊旗开得胜。”
李岘作为首席宰相,第一个松口。
总不能因担心至尊陷入“白马之围”,去拒绝至尊。
连他也认为,只要至尊统御全军,必能一举歼灭回纥,统一草原。
“诸卿放心,回纥移地健新继位,我们有叶护太子这张牌。在内忧外患下,胜利一定在大唐。”
李瑄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裴遵庆等四位宰相。
此次战斗,他还会试验大杀器。
虽然大炮还未被完成制作,但自乾元三载震天雷、炸药包出现后,到明年春天,有更多更完善的炸药包和震天雷。
也有震天雷小型化。
李瑄从天策卫中挑选一千人为“火炮兵”,已经到牛首山下驻扎,学习火药的使用,练习投掷技术。
天可汗的威名,加上火药那震天动地的巨响。一定可以将回纥打得措手不及。
“臣等遵旨,只望至尊能尽早回归长安。”
裴遵庆等宰相明白在理。
至尊戎马半生,高山、雪域高原、草原、海洋、沙漠等都驰骋过。
大雨大雪大风大浪中行军,是家常便饭。
他们不能以自己去要求至尊。
“传令都督府区域内的郡县,囤积粮草,制备干粮,加强整训,调动军心,明年二月初一,正式进军。”
李瑄这么说,是让中书省起草诏令,向都督府、郡县传达指令,整军备战。
禁军方面,李瑄也会亲自下令,让禁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维持精锐的战斗力。
“臣遵旨!”
杨绾领命。
“启奏至尊,回纥可汗移地健派遣使者携重金,现已渡过黄河,大唐该如何处理?”
李岘向李瑄征求意见。
要么让回纥使者从哪来滚回哪去。
要么将宝马、黄金留下,使者回去。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李瑄从没有杀过使者。
“指斥移地健伪造英武可汗遗言,趁着叶护太子不在单于城篡权夺位,并不尊天可汗的调令。没收使者携带的物品,让他们回去禀告移地健,自缚双手,至长安请罪。否则必为叶护太子讨回公道。”
李瑄向宰相们吩咐。
回纥的黄金他自当笑纳了。
大唐现一直在储藏黄金、白银。
既然发展工商,那就必须有更有价值的贵金属。
受制于时代,纸币还不能发行。
历史已经证明,发行“大钱”,会被百姓抛弃。
且当前铜钱造假严重。
因为与铜价相比较,造假有利润可图。
总有人铤而走险,制造假的开元通宝。
哪怕是在李瑄的统治下,造假币也层出不穷。
朝廷无法收回假币,李瑄的一贯主张是打击造假币者。
只是造假币者往往躲在山中,在海上,很难一网打尽。
唯有重金赏赐举报者,才能遏制造假币的风气。
而且铜钱太过沉重,即便有中央银行,现商人购买货物,依旧用车、用马驮运钱币。
既然不能造大钱,不能发行纸币。银币、金币的制造,绝对是稳住货币的重要的一环。
控制呼罗珊地区的银矿、金矿,用贸易掠夺周边国家的黄金、白银。
再加上除贱为良以来的储存,不出十年,大唐有资格开始建立金币、银币体系。
大唐中央银行票据上的防伪手段,是为未来发行纸币的第一步。
“臣遵旨!”
宰相们拱手领命。
翌日,宰相在朝堂上,全力支持至尊进行军制改革。
以政事堂、兵部、天策府为主,通过军功、资历,为所有的都督、副都督、都督府僚属、中郎将、将军等确立军衔。
都督府原郎将及以下的士卒,由都督府按照朝廷的评定规则颁布军衔。
以天策府为主导,设立能装在盔甲上的铁制军衔,以及装在常服上的普通军衔。
士官为铁,尉官为铜,校官为银,将官为银镀金。
少尉到元帅分别以日月星辰的样式设定军衔样式。
尉为五角星,校为弯月,将为太阳。
普通士兵和士官则是简单的道道杠杠。
军衔佩戴在肩膀上。
而佩戴在胸前的勋章则没有废除。
跳荡勋章、勇士勋章、英雄勋章、玉麟勋章。
时至今日,玉麟勋章依旧是最难获得的勋章,得到者寥寥无几,证明其含金量。
军衔虽多,但和九品十八阶一样。
只要立功够大,够狠,可以连升三阶。
而少尉之前,不限制升格。
意味着一个新兵能勇猛杀敌,很快能冲到一定阶位。
若年轻,会被送到中央军校培养。
出军校后,也会提拔军衔。
按照李瑄的计划,暂不设对标正一品的元帅军衔。
除了李瑄,谁提元帅都会使其他将领不服气。
而且即便是李瑄的老部下,离元帅也差一些。
车神塞、来瑱、郭子仪、李光弼、王难得、南霁云、段秀实、李嗣业、李朱师九名都督。
兵部尚书封常清、兵部侍郎张兴。
罗兴、薛错、裴璎三名禁军将领。
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
一共十五人,为肩扛四日的大将军。
李瑄也有意授予锦衣卫军衔,因为锦衣卫与军事接连极深。
唯有锦衣卫和兵部,既有品级,也有军衔。
其余上将军共设二十五名,除了剩余的都督外,就是荔非元礼、曲环、高锴、尉迟胜、彭任等资历非常老,跟随李瑄到底的将领,另外,郭子仪的部下李怀仙、唐朝臣,李光弼的部下仆固怀恩,王思礼的部下刘正臣,也为上将军之一。
其他的副都督,多为中将军。
除了极个别军长为中将军,大部分军长为少将军。
因为在这个时代任军长者,几乎都饱经战火洗礼。
待天下太平,统领三五千人的军长最多为大校。
除非一军扩容!
按照朝廷的制度,队长一般为上士、少尉。
营长一般为中尉、上尉。
团长一般为少校、中校。
这样的组成,必会有不少士卒在一战中成为队长,甚至营长。
成为“官吏”,可以直接用勇气决定。必能使一些士卒悍不畏死。
只是在薪资上,军官整体低于官吏。
但成为军官,也远远比之前高太多。
唯一的缺点,就是大唐在养军过程中,压力变大。
在募兵制度中,当兵拿饷,变成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