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拉一打一推变革(1 / 2)

三国:兴汉 红落 2166 字 1个月前

汉末,关东与三辅各地叛乱蜂起,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百姓深陷于无尽的苦难之中。

然大汉朝廷仿若沉睡的雄狮一朝觉醒,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在短短两年的光阴里,将这一场场叛乱全部平定。

大汉的铁骑纵横驰骋于广袤大地,战旗在风中烈烈作响,喊杀之声响彻云霄,每一场战役都惊心动魄,每一次胜利都彰显着朝廷的威严与决心。

如此强大的威势,累积起来,仿若强烈的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让各地心怀不轨的宵小之徒瑟瑟发抖。

那些妄图在乱世中浑水摸鱼的贼寇们,纷纷收起了自己的恶行,不敢再肆意妄为。

曾经在各地流窜作案、烧杀抢掠的贼寇们,仿佛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不见了踪影。

实则,许多所谓的贼寇,不过是地方豪强为了自身利益而暗中操控的棋子。

他们利用这些贼寇来扰乱社会秩序,趁机兼并土地、掠夺财富,以满足自己无尽的贪欲。

值此之时,天子刘辩心怀天下苍生,展现出了非凡的睿智与仁慈。

大赦天下,让无数因战乱而获罪或被迫卷入其中的人们重获新生,给了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同时,刘辩下达了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干涸的大地。

同时,大胆地将盐铁矿产放开私营并推广至全国,这一举措看似冒险,实则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一种巧妙平衡与妥协。

地方豪强们在这一政策中看到了利益的曙光,而朝廷也借此稳定了局势,于是,大汉的天下仿佛在刹那间云开雾散,海晏河清的盛景初现端倪。

当然,这些豪强大族们,自然不知道盐铁的收益,后期会在各种商业蓬勃发展中变得微不足道。

刘辩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欲使大汉长治久安,繁荣昌盛,需多管齐下,全方位地推动国家的发展。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修路修桥的大基建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

无数的劳工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扛着工具,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山川河流之间挥洒着辛勤的汗水。

铁锤敲击石块的叮当声、劳工们齐声喊号子的声音,交织成一曲雄浑的乐章。

宽阔平坦的官道逐渐在他们的脚下延伸,坚固耐用的桥梁横跨在奔腾的江河之上,这些交通要道如同大汉的血脉,让各地的物资交流、人员往来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商业流通方面,刘辩亦是不遗余力。

朝廷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商人经商贸易。

各地的集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热闹非凡。

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们带着本地的特色商品,沿着新建的道路穿梭往来。

精美的丝绸、醇香的美酒、精致的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金银财货在商业的浪潮中不断流转,为国家的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同样被刘辩视为重中之重。

一座座庠序学府在各地拔地而起,那高大的建筑、宽敞的庭院,成为了学子们求知的殿堂。

学识渊博的夫子们在学堂中讲学授业,他们诵读经典的声音抑扬顿挫,富有韵律。

学子们身着青衫,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夫子的教诲,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圣人之道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学子的心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文化、有抱负的人才,为大汉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与此同时,刘辩对于违法犯罪现象绝不姑息迁就。

他下令制定了严厉的律法,执法官员们如同守护正义的卫士,严格地执行着这些律法。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只要触犯了律法,都将受到公正的审判与惩处。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在各地的城镇乡村,都能看到巡逻的士兵和衙役,他们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让违法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之下,大汉王朝逐渐走上了一条复兴之路。

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化教育蓬勃发展;社会秩序井然,治安良好。

当然,这一切的推行,其实主要也就是交给司徒卢植和尚书台。

刘辩更重要的事情,还是放到了政体的改革上,所谓的三院六部也就慢慢拿到了明面上。

鉴于凄惨的后世教训,刘辩满怀壮志,决心对大汉政体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这一变革对于国家乃至华夏大地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刘辩觉得之前安排依旧妥当,且有德高望重且学识渊博的卢植来暗中配合自己。

毕竟卢植在朝堂之上极具威望,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影响力,全力为刘辩的改革举措摇旗呐喊、出谋划策。

本以为有如此助力,改革之路虽会有坎坷,但也应能稳步推进。

然而,现实却给了刘辩重重一击,改革所遭遇的阻力超乎想象地强大。

司法与立法的独立,这一在后世看来极为合理且必要的理念,在此时却触动了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尤其是那些身处高位、手握重权之人。

地方上的县令、郡守们,他们长期在自己的辖区内独揽大权,习惯了一手遮天的治理模式,司法与立法一旦独立,他们的权力将会被极大地削弱,再也无法肆意妄为地操控地方事务。

而朝廷中央,亦是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在这个 “刑不上士大夫” 的时代观念根深蒂固的环境里,官员们早已习惯了一种相对宽松的自我约束,但对别人严厉控制的模式。

虽然贪腐霸权的风险看似存在,犯罪成本看似颇高,但实际上却有着诸多潜规则和漏洞。

很多时候,官员们是否被惩处并非取决于其罪行本身,而是取决于背后的势力。

倘若后台稳固,即便贪腐霸权行径昭然若揭,也能安然无恙;

反之,一旦后台崩塌,哪怕自身清正廉洁,也可能被牵连其中,无辜遭殃。

这就如同一场残酷而荒谬的官场游戏,官员们的命运更多地被后台势力所左右,而非公正的律法。

再者,即便有官员因贪腐霸权被抓,在众人眼中,这也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 “献祭”。

皇帝和广大庶民被视为那威严而又懵懂的 “河神”,当民怨沸腾,官场的贪腐之风引起公愤时,朝廷便会挑出一个倒霉的官员来惩处,以平息众怒,就像向河神献祭一般,只是为了给百姓一个交代,而并非真正想要彻底整治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