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官员依旧能够在无人有效监管的环境里,继续过着恣意逍遥、纸醉金迷的生活。
刘辩为了推进改革,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与妥协精神,他毅然决定将内朝的权力拿出,与外朝进行合并,试图以此来平衡各方利益,换取世家豪族和官员们的支持。
然而,他的这一让步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
广大的世家豪族们,他们的贪欲犹如无底深渊,根本无法被满足。
他们贪恋手中的权力,害怕任何可能削弱其家族势力的变革。
这些世家豪族们心怀不满,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迅速指使自己在各地和朝廷中的代言人 —— 那些官员们,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运动。
太学生们被他们利用,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游行请愿,高呼着各种反对改革的口号,他们年轻气盛,却被人误导,成为了这场权力博弈中的棋子;
议郎们在朝堂之上,不顾礼仪,言辞激烈地狂喷刘辩的改革方案,试图以舆论压力迫使刘辩放弃;
尚书们则纷纷上书,引经据典,列举各种所谓的 “弊端”,试图从理论层面否定改革的必要性。
整个朝廷上下,一时间被反对的声浪所淹没,刘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
当这股反对的浪潮汹涌袭来,刘辩神色冷峻,目光坚定如磐石,心中毫无退缩之意。
他深知此刻若有丝毫动摇,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大汉的未来也将再次陷入无尽的黑暗与混乱之中,只不过是早几年还是晚几年的事情。
除非等到列强工业革命之后,撬开这片大陆的愚昧大门。
我都穿越过来了,为什么不能引领世界呢!
这种情况下,一己之力对抗全天下,自然是不明智的。
于是,他果断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掌握兵权的部曲将领们,决定与他们深入探讨这一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刘辩召集众将至一处宽敞的殿堂之中,自己端坐在高位之上,身姿挺拔,气场威严。
他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开始了耐心而又极具策略性的谆谆诱导。
“诸位将军,且细思当下之局势。
地方官在其治理之地,权柄过重,犹如一方诸侯,这于我等而言,实则毫无益处啊。”
说罢,他微微停顿,观察着将领们的神色,只见他们大多一脸疑惑,似懂非懂。
刘辩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诸位皆为英勇善战之士,于领兵打仗之术自是精通无比,可这治理地方、核算赋税等事务,却非诸位所长。
地方治理,需仰仗那些饱读诗书、富有谋略之文人。
就如那鲍鸿之事,诸位想必也有所耳闻。
鲍鸿妄图贪污军饷,因其不通文墨,不懂权谋之术,只能采取那最为拙劣的硬贪之法,结果轻易便被黄琬察觉破绽,最终被轻松拿捏,落得个下狱论死的凄惨下场。”
将领们听闻,不禁微微点头,他们中不少人都曾听闻鲍鸿之事,此刻经刘辩提及,更觉其中利害。
没办法,比手段,他们别说用和想,就算是听了,都觉得累。
刘辩见众人有所触动,语气愈发深沉:“而那些有学问且精通上计之文人,他们若要贪污,手段则极为隐蔽,犹如那春风化雨,无声无息。
他们精于算计,善于利用各种制度漏洞与官场规则,行贪污之事时,旁人根本难以觉察,更别说抓住把柄了。
如此一来,若任由地方官与文人集团勾结,肆意妄为,我等武将辛苦征战所得之成果,岂非要被他们鲸吞蚕食?”
刘辩稍作停顿,让众人有时间消化他的话语,而后站起身来,踱步说道:“故而,唯有控制住这些文人集团,让他们在律法的框架内行事。
我等武将方能分得应得之利益,国家之财富方能合理分配,诸位的功劳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与回报。”
然而,这些武将们大多久在军旅,对于政治权谋之事,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吃力,许多人仍是一脸茫然,眼神中透着困惑。
刘辩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命侍从取来一根鲜嫩翠绿的黄瓜,此时的黄瓜被称为胡瓜。
他将胡瓜置于案几之上,在众人的注视下,抽出腰间佩剑,手起剑落,干净利落地将胡瓜切为三段。
刘辩指着其中最长的那一段,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且看,若按当下局势发展,这一段占整根胡瓜的八成,将会被文人集团所得。
他们凭借自身在地方治理与官场运作中的优势,将获取绝大部分的利益。”
接着,他又指向稍短的一段:“而这一段,仅占一成,便是我等武官所能分得的。
至于剩下的这一成,才是归天下草民与朕所有。
如此分配,公不公平?”
众将领面面相觑,虽觉此举有些奇特,但仍未完全领会其中深意。
但也有三三两两,最后到了所有人一同点头,道:“不公平,太不公平,某等抛头颅洒热血,家族世代搏杀,为何只得一成。”
刘辩见状,微微一笑,又取来一根胡瓜,再次挥剑切割。
这一次,他将胡瓜均匀地切成三等份,而后说道:“若能推行朕之改革,实现司法与立法独立,对文人集团加以制衡,那么利益分配便可如这根胡瓜一般。
文人集团,尔等我等武官,天下草民与朕,各得其一,公平合理。”
此言一出,犹如一道灵光闪过众将领的脑海,他们顿时恍然大悟。
想起之前文官们那般疯狂地抵触改革,原来竟是为了独占那巨大的利益份额。
众将领们心中涌起一股愤怒与不甘,他们意识到,若不支持皇帝的改革,自己将永远处于劣势,被文官集团所压制。
更何况,这些人,本来大都是刘辩的拥趸。
于是,这些原本还懵懂犹豫的武官们,瞬间坚定了立场,他们齐刷刷地单膝跪地,抱拳高呼:“陛下圣明,臣等愿追随陛下,支持改革,万死不辞!”
那声音响彻殿堂,充满了坚定与决绝。
这标志着刘辩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成功地争取到了一股强大的助力,为后续的改革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