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宫殿内,年轻的英宗皇帝,正放肆的行使着他亲政以来的权利。</P>
“可恶的也先派遣两千人进献马匹,就敢诈称三千人?”</P>
“他这是在藐视皇权。”</P>
“朕要效仿父亲,太爷爷,朕要御驾亲征!”</P>
显然这位年轻的皇帝和那些年少登基却饱受压迫的帝王不一样。</P>
他没有秦始皇的雄心,也没有汉武帝的隐忍。</P>
在下手的官员看来这个年轻的地方就好像一个在路上被别人瞪了一眼,就要冲上去打人的泼皮一样。</P>
但老成稳重的他们又岂会做这个出头鸟?</P>
于是于谦站了出来。</P>
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考虑自己的利益。</P>
他完全没管这样做的后果,但军事眼光早就被几代帝王给训练的异常毒辣的他,又岂能不知此战必定凶多吉少。</P>
然而我们年轻的皇帝除了气盛貌似也没有什么别的才能。</P>
“于谦,此战我一定要打,你就留在京城,我要你亲眼看到我胜利的王旗回归京城!”</P>
他把于谦留在京都,带着五十万人北上而去。</P>
他看到天空飞过的雀鸟。</P>
感觉自己终于是逃脱了牢笼。</P>
在他们老朱家的血脉加持下,他一股脑的冒进。</P>
结果显而易见。</P>
五十万人,当年某个想给每个失去丈夫的妻子一个家的曹老板说,</P>
即使是五十万个馒头对面也得啃好几个月。</P>
结果你告诉我全没了?</P>
而事实就是这样,五十万几乎全军覆没。</P>
当时宣宗皇帝给他这个儿子留下的武将班底也死在了为他垫后的路上。</P>
甚至他最后也没有逃过瓦剌人的抓捕。</P>
他成了继北宋那两个写字画画的皇帝之后,又一个得以留学的帝王。</P>
很快,瓦剌的也先认为优势在我。</P>
率领草原的骑兵,直奔中原而来。</P>
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朝野上下震动。</P>
大明王朝显然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P>
因为瓦剌的狼军已经逼近,而地方的军队却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赶到京城。</P>
“侍讲徐珵(即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P>
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P>
“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P>
“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P>
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P>
郕王,也就是那位留学生的弟弟。</P>
他肯定了于谦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P>
而于谦临危受命,成了这偌大的大明王城这一段时间有权势的人。</P>
线上直播间看到瓦剌留学生,简直怒不可遏。</P>
“这就是大明战神?”</P>
“先前的兄弟劝我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项羽吕布的那种战神呢。”</P>
“没想到是这种战神,五十万啊!”</P>
“当时最精锐的五十万人,就这样被他送掉了?”</P>
“他也配当皇帝?”</P>
“朋友你先别愤怒这一点了。”</P>
“接下来可是于谦大爷最辉煌的一战了。”</P>
“且看且珍惜啊!”</P>
随着黯淡的画面重新变亮。</P>
在金殿内讨论声络绎不绝。</P>
但讨论来讨论去都是在说如何凭借高城据守。</P>
“不能据守!”这时于谦站了出来。</P>
他指着舆图激动的说道。</P>
“瓦剌人多骑兵,不擅攻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