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除了有个小舅子,还有个小姨妹,就是婆婆的亲二妹,比婆婆小两岁。我们称之为朱保保,她个子比我婆婆还矮小,公公说她是人精,不像婆婆一辈子老实巴交。朱保保的丈夫被我们称为杜保保,他个子很高大,虽然读书不多,却喜欢文绉绉说几句书面语。记得我90年代初次跟着公公一家去他家拜年时,杜保保走出来热情迎接,和大家寒暄时忽然冒出一句:“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下让我肃然起敬,一个山村文盲老头说话能这么文雅,可见学问不低。后来才知他说来上得了台面的语言仅此一句。此后又过好几年春节聚会,他还是只会频频引用这句,跟公公婆婆之间摆的农门阵不外乎还是乡下那一套,我感觉他这句有点类似“一招鲜“吧。
朱保保和杜保保两人共生了三男三女,比公公婆婆家四个娃还多两个。他们两人都在农村干活,家里经济条件比公公婆婆家还要差,在这么艰难条件下倒也辛辛苦苦养大了六个娃。这六个娃就有五个没读到高中,只读到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就回家干活或出门打工,相应也减少父母的供养负担。只有一个男娃初中毕业考上中专,毕业分配到当地水泥厂,算是他们家里出了第一个城市人。朱保保家还出了半个城里人,就是朱保保最小的女儿。有句玩笑话说女子漂亮相当于专科学历,这个小美女天生丽质,上初中时和当地党高官的小儿子作为同学悄悄耍朋友,初中毕业过几年就结婚。她也被安排进乡政府当临聘人员上班,等于半个城里人。而且小两口关系不错,今年我们回老家办父亲丧事,一天早上在乡上小饭馆门口巧遇她。她热情招待我们吃早饭,聊天得知她儿子都大学毕业开始上班了(她年龄比我小几岁,动作还快。我儿子才读大三呢)。
另外朱保保杜保保的大家庭也会有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怎么办?还是找公公婆婆借。婆婆作为亲大姐,义不容辞帮忙。公公本来为人心地善良,肯定支持。公公的大哥和小弟家遇事会找公公借钱,婆婆的亲妹妹和亲弟弟遇事也会找公公借钱。都知道公公每个月有一笔不多不少的固定工资,比农民好得多。不找他借找谁借?公公事后也说,亲戚们借钱一般都还了,最多损失利息(舅舅60年代借他30元没还,他是到死都记得)。公公说包括地邻找他借钱也一般都还了,除了个别无赖不还。
计划经济时代穷归穷,但物价稳定。那个时代上班多年也不涨工资,但存钱利息高。公公婆婆平时自己很节约,遇到亲戚地邻借钱也是人情客往交际中躲不掉的事情,他们每次都来者不拒。尤其婆婆向来沉默不多言,比公公还善良,在周围地邻中评价颇高,邻居对公公评价要差些,因为公公脾气不好,有时要与人吵架。婆婆则一次都没和人红过脸。
话说回来婆婆的小妹朱保保,我结婚后回公公老家,初次碰到她是在山间小路上偶遇,那次我先生赶快招呼她,并给我们做介绍。朱保保也热情寒暄说些你们回来啦,走我家里耍之类的话。我看到眼前这个瘦瘦小小老太婆走路十分轻快,看起很精干,她手里还拿着一个长烟杆儿。我感到啧啧称奇,居然有女人抽烟。
后来知道这个朱保保确实像公公说的为人精灵得多,抽了一辈子的叶子烟,颇有些女汉子的感觉。矮小的她把持家庭财政,把高大的杜保保管得服服帖帖。
我们以前每年初二都要去朱保保家拜年,那天她的6个娃娃也尽量拖家带口回来团聚,人多热闹,笑语喧腾。朱保保有个娃还是我先生小学同学,大家共同回忆过去更是感触颇深。
朱保保的6个娃除了大儿婚后十多年就生病去世,丢下老婆孩子孤单外。其余娃虽然文化程度不算高,但脑子都好使,都把朱保保的聪明能干甚至狡猾的基因遗传下去了。一个个顺利成家立业养娃,就算打工也是打技术工,每个小家庭的小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的。他们过年回来与父母团聚,公婆和二哥二嫂之前每年也去朱保保家拜年做客。两边亲戚走动很频繁。
公婆及二哥二嫂热衷于每年去朱保保家做客,除了因为她是婆婆亲妹妹,还因为可以顺带看一个女娃,就是当年二嫂为了生男娃误生的二女儿。当年大家都穷,为了躲避罚款和避免影响继续生儿大业,这个女娃生下来不满月就抱养给朱保保的一个女儿。当时朱保保这个女儿刚好剖腹产生了个男娃才两个月还没上户,她也不想再生麻烦,何况已经生到儿子了心里不慌,就把女娃拿去与男娃一起凑数上户口,谎称龙凤胎,走了点后门,也没遭罚款。从此,公婆的孙女变成了朱保保的外孙女。二哥二嫂虽然后来也生了儿子,但公婆及二哥二嫂心里也一直牵挂这个抱养出去的娃。但在正常情况下,亲生父母不好意思去看望抱养出去子女,因为会让养父母伤心,他们怕抱养子女跟亲生父母产生感情,自己成了帮人白养孩子的傻瓜。
不过抱养之后,公婆和二哥二嫂也算女娃的亲戚,每年过年到朱保保家拜年时,女娃的养母一家人也会回娘家来团聚。这时公婆和二哥二嫂就可以借亲戚团聚机会悄悄看看孩子。女娃的养母也发现这个漏洞环节容易造成孩子与亲生父母相见,后来过年亲戚团聚,她尽量不在那天带娃回娘来,而是错开时间回来,以减少不良干扰。
由此造成公婆及二哥二嫂很少机会看到孩子,我也在回老家到朱保保家拜年时只看到过她一次,那次见面场景令我印象深刻。我记得应该是1994年初二那天,孩子抱养出去已半年。最开始一大群亲戚都在或坐或站,吃瓜子花生聊天。突然朱保保的女儿两口子每人背个小背篼,提着礼物回来了,背篼里面各是一个娃娃。大家迎上去寒暄,帮着把娃娃抱出来,一边逗娃娃,一边问着娃娃的生长情况。我也在一边看着。只见朱保保的女儿一边擦汗,一边抱出自己的胖儿子,扬着红扑扑的脸蛋跟大家介绍她的儿子8个月了,奶水也足,已经坐得很稳,地上乱爬之类。她的那儿子确实长得白白胖胖,非常漂亮,活泼可爱,赢得大家交口称赞。所有亲戚都默契地不问另外那个女娃情况,都知道是二嫂的女儿,而二嫂二哥都在场。我只看到有个大人抱着这女娃,她比那个哥哥小两个月,长得大不同。完全是黄皮寡瘦,骨瘦如柴,有点像非洲难民儿童。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朱保保女儿的奶水不够两个孩子吃,她家当时也穷舍不得给娃买奶粉,就买米粉喂米汤之类补充喂养。不用问我也猜到,她的亲儿子奶水口粮是保证了的,抱养的女儿吃的东西才凑合。那个男娃当时非常活泼,被亲戚逗得哈哈大乐。那个女娃异常安静。大家都不逗她,她也不做任何声音。我站在抱她大人身边,悄悄伸出手摸她一只小手,她静静让我摸她的手,拿眼睛盯着我,没有任何表情。而我眼里看到的那只手不能叫手,只能叫爪子,整个手黄瘦,就只有骨头和皮,没有肉。我当时自己还没生娃,但是也很心疼,心想这就是养女和亲娃的不同,反差太大了。我抬眼看看附近二嫂在干啥,她坐在不远处的长条高板凳上(当时农村请客人坐的凳只有长条高板凳,吃饭时又拖来围着方桌坐),很局促地低着头,不发声音,她也不朝她亲生娃这边看。我猜她是想看又怕看自己的娃吧。二哥也隔得远远的,不走近看他的女。
此后我公婆又看到过几次这个孙女,她慢慢大了,会喊人了。朱保保教她喊我公公婆婆为姨公姨婆。我公公婆婆听了心里很难过。公公过后跟我聊天时说他当时很想对女娃说:“我不是你的姨公,我是你的亲爷爷。”我婆婆当天更是百感交集,面对亲孙女不能相认,一伤心,连中午饭都不吃就回家去了。
我二嫂说这个女娃后来可能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又一次亲戚聚会时,这个女娃使劲朝二哥二嫂这边看,却又不发一言。
再后来,公公婆婆和二哥二嫂再没有机会看到过她,只能偶尔在其他亲戚的叙述中知道她的消息,说她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跑去和她养母一起打工,后来早婚早育,目前有个儿子已经几岁了,她夫家在做生意经济条件也不错。说她长相像二嫂,没有二嫂大女儿漂亮,但是个子比二嫂大女儿高。
二嫂过后也对我说过只要知道她过得好就行了,见不见她也不重要了。
朱保保夫妇把六个娃娃养大后,老两口就在老家继续抚养孙辈,后来孙子孙女们也打工去了,他们两口儿继续在农村相依为命。我们每年回老家,也一定去他们家坐坐,给点钱,聊聊天。朱保保的烟一直没有戒,人越来越瘦,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杜保保看起来都没有她那么干精火旺。我婆婆2012年去世后,再过几年朱保保也去世了,目前只有快90岁的杜保保还在老家一个人独居,他拒绝去任何一个儿女家住,因为他觉得不习惯,不自在。他的三个儿子中大的去世了,老二在贵州打工做装修,老三在县城住。他的三个女儿有两个住得远,幸好他最小的女儿住得近,每天都去看望他,还悄悄给他家里安了监控,便于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赶到。可见关键时刻,还是父母的小棉袄靠得住啊!